谢云峰的偶遇段钢
段钢:我去纽约住了一段时间,因为我老得去哥大,他就在好莱坞大街那哥大门口,写着中国西北名吃这么一个小餐车。我第一天去我就注意他了,结果我第一天去时他正在修发电机,我没吃上。很多人都跟我讲,他做的不错,后来我就去吃,和他聊了聊。
据了解,每天天不亮他就要起床准备食材,然后清晨到达摊位地点,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中午之前他还要返回家里准备第二批新鲜的食材。用段钢先生的话说,谢云峰做餐车小贩之前是一名厨师,收入也还不错。虽然经营餐车以来,投入的两万多美元还没有收回成本,但是从他自信的脸上,可以看到一种愈挫愈奋的街头企业家的气质。当然这种气质中也不会掩饰掉生活的压力:
段钢:说实话他是挺艰苦的,他并不像咱们想像的那样。他好的情况下每天营业收入,也就是销售收入达到7、8百美金,现在有的报道就是他每天赚7、8百美金,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总的来讲,他认为那地方还不错。
根据统计,像谢云峰这样靠双手勤劳致富的摊贩在纽约街头约有20000个。纽约市政府网站上挂有细致入微的规章制度规范街头小贩的行为。
谢师傅看起来和国内的小贩似乎没什么区别。其实还真是不一样的地方。因为要想在美国申领餐车执照,需要首先得到卫生部门的售卖许可,要求本人亲自上门提交材料,申请规定纷繁复杂,比如申领者必须提供社会保险号或者个人税务号码、纽约州销售税证书、环境控制部门达标证明。
甚至规定中还包括,如果申请者如果离婚并且有孩子,必须缴纳孩子的抚养执行表格,证明没有拖欠孩子的抚养费等等,以此考察申请者的诚信资格。此外,申请者必须通过食品处理课程的考试,考试包含中文版本。以上程序全部通过,才能凭此申领餐车执照。
那么在美国,谢云峰这样的流动摊贩,会有类似中国的城管这样的管理人员对他的日常经营进行管理呢?观察者段钢先生说,有了公开的管理和严格惩罚措施,流动摊贩们在纽约街头井然有序地经营着,当然这并不代表特别容易。据说老谢初来乍到时着实吃过一些“不讲究”的亏,为此不只一次,结果执起法来“绝不将就的”纽约警察的罚单:
段钢:执法过程绝不将就,比如说谢云峰他的餐车按照规定必须要离马路边2.5英尺,他有一次就被罚了钱,大概罚了他200还是300美金,我记不住了,但是罚了很多。他当时大概量了一下,离马路牙子大概有3英尺,这就不行,他要求2.5英尺就是2.5英尺,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管理是非常严格的。
此外,每天老谢在餐车操作食品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地戴上塑料手套,而且保证所有食品原材料的温度必须保持在华氏40度以下。此前有数据和报道显示,纽约20000的流动小贩平均每年接到4万张罚单,遭遇1万起逮捕事件。
段钢:纽约对小摊贩的处罚是由一个部门开出来的,要求你自己自觉去交这罚款。如果你不交,那好,警察局出面逮捕你,逮捕的频次也比较高,平均每两个人一年就有一次逮捕。
在纽约城市管理者看来,人们承认管理是有效的,同时管理也做到透明,这使得当街冲突发生的机率降低。当然,纽约摊贩也曾引发争议。曼哈顿34街的街道代表一度希望能够把流动商贩驱逐出去,理由是有碍观瞻。而为小商小贩主张权利的组织反问:您希望您所居住的城市只充满了星巴克和豪华大厦,还是那个城市允许那些个人企业家和移民者作为街头商贩的存在,哪种城市管理更让人们充满希望呢?
这就是谢云峰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让很多人自然地和中国的小贩以及城管制度进行对比。但实际上,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发展程度不同,简单地进行优劣的对比并不客观。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在小贩的管理上,中美之间在理念上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异。比如所谓城管卧底其实是希望城管执法时能够感同身受,寄希望的是个人。而美国则更多是靠制度来约束小贩,靠制衡来保证小贩的生存权利。
城管,小贩,这对矛盾体如何破解?我们不愿轻易否定武汉城管卧底的探索意义,同时也希望谢云峰的故事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