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石康呢?代表作?
石康最喜欢的书居然是“二战”作品,让爱他的读者感到有些意外。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被英国大作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写的,被美国作家威尔逊称为“自萧伯纳以来英国唯一的一流喜剧天才”的小说《重温旧梦》,让石康明白了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更为自我中心的、内在的方式。他认为阅读是独一无二的。
故地重游写于1945。这部小说为伊夫林·沃赢得了大西洋两岸的一波欢呼,《纽约时报书评》正确地评论道:“重温过去具有只有处于创作巅峰的作家才能找到的深度和重量。”
毫无疑问,石康现在是一个处于创作巅峰的作家。
诚实和准确是不能改变的。
和大多数文艺青年一样,石康从小学就开始写诗。因为读书早,所以一直喜欢模仿。看诗集的时候写一首诗,看小说的时候写一本小说。到了中学,他负责在学校出版黑板报,开始在黑板报上发表自己写的东西。学校课外活动无聊,同学们自发成立了文学社,石康也积极参与,于是开始了《稀里糊涂》的写作。
他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是1995。因为写剧本的工作断了,石康就待在家里无所事事。一天晚上,他打算回忆自己的一生,于是在书桌上写下了《流浪》,三个月完成,三年后出版。石康成了作家。
在风格上,石康的作品没有什么变化。包括他的新作《心碎的你好》,描述了“我”和女孩“袁”从认识到分手的过程。看似简单,是那种“简单干净,就像原始人一样”的关系。事实上,“那种关系不是人们所记得的。相反,担忧和恐惧、希望和沮丧,一切都暂时中止了...被情欲悬挂的生命是短暂的。”
八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在这期间,作家石康从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中年人,他的写作也开始从一个年轻人的眼光转向一个中年人的眼光。虽然心境不同,但目光的焦点依然是泥沙世界——石康的写作目标从未改变。他试图准确、简洁地复制那些被遗忘的时代和场景,只想诚实、准确地写出来。其实他说:“我一听到有人说他的文笔会变,我就想笑,因为只有骗子才会变。一个老实人怎么改?”
隐私小说不属于我。
颓废是很多人评论石康作品的常用词。有人说:“石康发泄了苦闷,读者却颓废了。”对此,石康的解释很坦诚。
他说:“我从来不觉得我写的东西是颓废的。反而觉得自己一直在积极面对生活。我凝视着生命,也凝视着死亡。当我把人生当成凡人的人生,别人说是颓废。我觉得是说人单纯,片面。”他说他想尽可能地雄辩。个人是由遗传、自我和社会的综合力量塑造的。个人创作也是如此。他认为真理使人清醒,更加客观,从而不去幻想自己和他人,同时也使人更加努力。
有人说:“在古典作品中,美是高贵的。石康小说里的女人,只是在拼命地把男人拉入黑暗的阴道,只是让自己和男人完全沉浸在肉体欲望的满足中。”在石康小说的叙事中,读者看不到女性与“我”之间的交心交流,只能看到相互博弈、调情取乐。
石康解释说:“因为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我想,现实中,是有推心置腹的交流,但最后一句是废话。爱是最高境界,能去哪里?说性欲升华为爱情也差不多。我觉得说这句话的人是在说他自己,他是什么样的人,只有从我的书里才能看出来。如果读者太颓废——不管是失恋、失业还是失败,但读者选择看小说,结论就是读者太迷茫了。”石康认为自己写作是为了真实地表达自己,告诉别人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但不是私人小说。他期待文学有自己独立的形式感。
青春三部曲之后,石康又写了北京的爱情故事,认识新北京从石康开始。新作《你好断肠》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真实的青春面貌,但不同的是,社会经历让他的作品有了时代感。新作对小资产阶级的描写生动传神,女性心中爱情与金钱价值的冲突精彩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