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口恶气?拼多多这次终于被律师“砍了一刀”

你用过拼多多吗?你经历过从好友和亲戚朋友传来的“夺命催刀”吗?

如果你的手机里有这个软件,这些消息通知你一定再熟悉不过:

“再砍一刀,有90%几率直接拿到大奖”

“转盘抽大奖,手气最佳获得10000元免单!”

“成功砍掉99%,超越27万用户”

“拼多多现金已到账!”

从刚开始的百元红包到后来的彩电、iPhone、万元大奖,奖励越做越大,但是获取却越来越难。

到底是朋友圈不够用了,还是自己运气不行了?都不是,其实你已经陷入了商家的“圈套”之中。

01 律师执剑,怒而维权

近日,上海律师刘宇航的名字,频繁登上热搜,只因为一件事: 他以构成诈骗将拼多多一纸状告到了人民法院。

事发之后,他在网上陈述了自己的被骗经过:在“砍价免费”拿活动中,刘宇航先选择了一部手机,平台显示,他已超过99%的用户,在抽奖中红包金额排名第一。

随后,刘宇航按照拼多多提示,邀请好友帮忙砍一刀。多次重复步骤之后,他手机上的显示的剩余金额越来越少,却始终只差0.09%不能成功。于是他又选择了其他商品进行砍价,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刘律师认为,拼多多利用人性弱点,以构成欺诈,并严重影响 社会 风气。

事后,上海市区级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此案,对诉状材料进行审查。

对此,拼多多官方给出的回应是 “已送出709万件商品,奖励属实” ,但这样的回应不仅不能让刘宇航心服口服,反而一并带出了网友的“积怨”。

“拼多多这种企业不死没有天理!”

“拼夕夕总是缺那么一点,那一点就是‘德’”

“大快人心,你干了我一直想干但又不敢干的事儿,早就觉得拼多多把人当猴耍没人曝光太猖狂,支持你!”

随着事件发酵,网民们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02 恶意营销,何时惩戒

拼多多究竟送出过礼品和现金吗?其实确实存在。

在去年,有朋友就和我讲到,自己通过邀请好友,获得了100元的助力红包,虽然条件颇为艰辛,但不得不说要给平台点赞。

除此之外,一些亲戚邻居也尝到了甜头。他们通过休息时间在拼多多“种树”,在一段时间后免费领到了水果和蔬菜。

在春节期间,大爷们在出门晒太阳时,随手摇着手机,也获得了几毛、几元钱不等的红包。

很多人虽然对于拼多多的模式有些质疑,但是由于确实能尝到一些甜头,也会去选择遵守规则。

而真正将拼多多推到风口浪尖之上的,其实是无下限的营销圈套和擦边的诱导行为。

从邀请朋友到邀请新人,从必定获得到“有几率”砍成,拼多多只改了几个字,就翻倍抬高了活动的参与成本。为了吸引眼球,奖励越做越大,红包字面也越来越惊人。

但是一个事实摆在眼前,这些奖励,都永远停留在了字面上,而不是参与者的口袋中。

1%之后,还有0.1%,1金币之后,还有0.1金币。当你只剩0.01%就能砍成商品时,之后邀请好友砍出的刀凭空消失了。

于是我们突然发现,并不是自己的朋友圈失灵了,而是庞大的数据和广告流量,全都被悄悄“吞掉”了。

不光如此,许多活动也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派。

在“现在消费全额返”的活动中,有人消费之后才发现,原来返的不是现金,而是券,要想“全额返”,就得“数倍花”。

在“限时优惠商品页面”中,有人满心欢喜地购物回来,发现其实这些商品优惠后的价钱,比直接买还贵。

种种虚假宣传,不胜枚举。但由于某些原因,刘律师的维权之路,异常艰难,最后究竟如何解决,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03 便宜莫贪,免费最“贵”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对于大家都已是耳熟能详。但是天底下有便宜的东西,也有一大群爱占便宜的人。

人的本性便是趋利避害,谁都不愿意吃亏。而当这种心态被过分解读之后,不吃亏,就和“必须要占便宜”画上了等号。

殊不知,免费的东西往往最贵。拼多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你在邀请好友替你砍一刀时,你消耗的是自己的朋友圈和人际关系;当在集中精力参与活动时,你消耗的是自己的时间成本和流量成本;当你央求好友下载软件时,你给软件做了广告,别人享受了拉新的好处。

在这一切都完成之后,你心心念念的奖品,还只是一个永远差之毫厘的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你的价值观,局限了你的格局。爱占眼前便宜的人,往往看不到远处广阔的天空。

俞敏洪曾讲到: “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一个铜板看得比磨盘大的男人,他的世界将黯然失色。”

在心理学角度,爱占便宜的人有另一种叫法: 索取型人格。

在外层上,他们索取金钱、财产,各种物品,习惯将别人的或者一些虽然无用但是有价值的东西占为己有;在暗面上,他们索取 情感 、智慧,甚至精力、人脉。

久而久之,这些人真的占到便宜了吗?

实际上,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便宜在短时间占尽了,剩下的都是坑,能选的都是亏。

而真正的占便宜,是放长线,钓大鱼;是舍小利,逐始末。

所以,便宜莫贪,免费莫沾,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占便宜,只有价值的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