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课程:享受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众所周知,国立西南联大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只有8年,却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为什么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人更渴望学习,更渴望先进?

又是什么样的思想精神,南来北往,让这个不起眼却光彩照人的机构成为最美的灵魂殿堂?

当时物资匮乏,没有老师,没有宿舍,没有办公楼,但却是大师云集,全国顶尖的老师。

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张荫麟、冯友兰等大师的风采引人入胜,庄严肃穆,让人想一睹其教的真面目。

那段历史虽然随时都在滚滚而去,却成了大浪淘沙后的浪花。幸运的是,汹涌的海浪过后,沙滩上仍留有贝壳。

那些引人入胜的老师还有笔记和课堂教案,被后人编成书,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供热爱文学、哲学、历史的朋友们欣赏。

是用来学习的,还是用来提高文学修养,欣赏大师风采的,就在这一系列的书中。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这套书分为文学、哲学、历史三本。我目前只进了两本书。

我想介绍一下文学这本书,因为我是自学汉语言文学的。这本书只是一个补充教材,让我很开心。我怀着极大的热情看完了,真的收获很大。

即使是不精读文学的朋友,也能在其中找到一些趣闻轶事,在与朋友交谈时,也能引经据典,抨击谣言。

相信很多朋友一提到这部小说都会眨眼。其实这本书的历史意义和社会细节都没必要说。

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蒲江青老师,与朱自清并称“清华双清”。他首先在讲义中研究了这本书的作者,否定了一些传言,确定这本书写于16年底,17年初。

这部小说的结构被定义为一部杰作,它反映了现实主义,体现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暴露了一般剥削阶级的放荡面貌。是现实的,不是夸张的。

《金瓶梅》不同于《西游记》和《水浒传》,它是一个贯穿全书的家庭故事,它不是由单元组成的。它规模巨大,结构宏伟,史无前例,具有开拓性。

书以人物描写为主,不创造情节,不靠故事,描写细腻深刻。

对于想学习汉字书写的朋友来说,可谓教科书级别的收藏。

其中口语的运用为这本书增添了地方特色,书中多为山东方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像听到了它的声音。

这本书其实还有续集,叫《玉娇丽》,据说是同一作者,已经失传了。

有了这个介绍,我们对这本书的看法有了新鲜的立足点,不再只关注它的情色部分,这也让这本书有了新的光彩。

想必《红楼梦》对此也可以借鉴。在书中,贾宝玉读禁书是有桥梁的,这本书应该也在那堆倒下的书里。

有个传说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后来失传了,有人说看过。所以看了这个讲义,应该知道是谣言。

曹雪芹死于除夕午时,生卒年月不详,但他有两个写诗的好朋友,敦诚《四松堂集》中寄给他的诗为证。“四十年就有回报了。”

曹雪芹的性格是:

1.诗风如李贺。

2.健谈幽默。

3.胸前要有骄傲和一个雷。

4.我喜欢喝酒,而且我像刘玲一样渴得要命。

5.生活贫困。

6.西郊的村子安静可爱。

这些都有他朋友留下的文集里的诗为证。

如果活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不是烤鸭,甚至是乳猪,都会让曹公乐此不疲,唉!

八十回之后只有目录,没有书,和刻本后的四十回四美渔目录大相径庭。

《红楼梦》作者不借汉唐之名,也无年代可考,可以用一石来到人间。作者没有解释人物生活的朝代,这是一部空中小说,但在书中他第二次谈到“最近的倪云林、唐伯虎和祝枝山”。假设在明朝,书中从未提及清朝。

所以如果你想在书中找到清朝的影子,洗洗睡吧。作者不是在映射任何法庭,而是真的在写自己的人生经历。

从古至今,研究《红楼梦》的人很多,持己见甚至过度解读的专家也很多。我们不妨多学点文学知识,去旧纸堆里找依据,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经历,在自己的脑海里构建一个红楼梦。是不是很有意思?

人家的话不过是替别人说教罢了。多读名人有理有据的研究,才能思路清晰,不迷茫。

这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通识课程》从春秋到清代,逐一解读所有文学名著,逐一为我们答疑解惑,与小朋友对话,构建文学体系;没事的时候看看,了解一下文人写作的由来和逻辑,对你提高文学素养,提升阅读体验,增长见识大有裨益。

我个人觉得错过北大清华并不可惜,但是能看到名师的课程。你怎么想呢?

九洲文房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