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偷别人东西的孩子一定要争长记性吗?

“偷,偷”是很多孩子的坏习惯,尤其是男孩。有机构调查显示,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在青少年中极有可能发生。

我们都知道偷窃是最坏的行为习惯,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继续?关键是父母傲慢,保护欲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偷别人东西很不光彩,但是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掩盖自己的过错,纵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是极不理智的。

家长的这种做法无疑给了孩子这样一种错误的引导。“既然偷是对的,那我就继续,就算被抓也没关系,我爸妈会保护我的。”当这种习惯根深蒂固的时候,父母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多么的错误,但是这个时候很难改变。

小昭老师和肖磊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肖磊经常去小昭家玩。老师有一枚纪念币,非常吸引肖磊,所以他经常去老师家。肖磊知道这枚纪念币对老师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小昭老师绝对不会送给自己,但是他很喜欢,于是趁着小昭上厕所的功夫,把它拿走了。两天后,小昭先生发现纪念币不见了。通过多次调查,老师发现那是肖磊。

他找到肖磊,经过耐心教育,肖磊终于承认了,并承诺第二天就把纪念币拿回来。

但是让小昭老师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肖磊的妈妈来了。她对小昭老师说:“我们的孩子不介意拿别人的东西。他就是喜欢把这枚纪念币带回家玩。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偷呢?就是好玩刺激!”

看着肖磊母亲无原则的保护和安抚,小昭先生摇摇头,为孩子的未来担忧。果然,在肖磊16岁的时候,他因窃取国家电报被判入狱三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肖磊之所以误入歧途,正是因为他母亲的不当引导,没有及时坚决抵制这种错误行为。虽然肖磊的妈妈是对的,青少年盗窃和成人盗窃有本质的区别,但家长不要对这件事掉以轻心。青少年心智发育不完全,对事物的理解有偏差。

自控能力不是很强。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随便拿。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正确的,只是他们对这个错误的认识还不够透彻,遇到吸引他们的东西还没有成年人那样的自制力。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偷东西的行为!

小孩子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坏习惯。小错误不及时改正,严重了就很难改正了。

所以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不良苗头,防止耽误,防患于未然。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勿以恶为之,勿以善为之”。

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情绪异常、忧心忡忡或有来历不明的钱,要及时了解情况,询问钱和物的来源,采取措施防止孩子误入歧途。

一旦孩子一直在偷东西,甚至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家长就要及时引导孩子走上正途。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知错就改。”帮助孩子改掉偷东西的习惯,首先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才能让他改掉偷东西的习惯。

给孩子一个机会。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偷东西会暴跳如雷,打骂,但单纯的打骂只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让孩子没有时间充分理解你的教育意图。毕竟孩子还小,教育一定要以理服人,尤其是那些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越打骂,就越会和你作对,放弃打骂,用引导的方式教育他们。这是让孩子停止偷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