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主要著作《石》浅析
他的另一部代表作《PoIePoppenspieler》(1874)与《尹萌湖》题材相似,同样是爱情故事,但结局不是感伤而是幸福。小说还采用了施托姆惯用的第一人称和倒叙手法。从艺术效果上来说,第一人称的好处是让读者有亲切感,有助于主角表达感情。1840年至1890年是德国文学史上所谓的现实主义诗人时期。这一时期的许多德国作家,包括施在内,既不同于刻意描写生活“夜面”的浪漫派,也不同于标榜“倾向文学”的德国青年派,也不同于对社会生活作琐碎机械描写的自然主义者。他们直面生活和现实,但由于德国社会发展缓慢,资产阶级政治软弱无力,他们大多只能客观地反映自己所接触到的现实部分,自觉不自觉地回避重大的社会和政治主题,试图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出所谓的诗意,却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抱负。按照当时一些理论家的说法,即使在极其贫乏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诗意的因素或时刻(Eizelne moment von poetische occasion)。作家应该限制和关注这些因素和时刻,以再现平庸社会现象的诗意方面。
诗化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这些思想,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大多避开了时代和社会的大斗争,与生活的联系也比较狭窄,但并不是都缺乏局部反映现实的深度,在写作艺术上刻意寻求作品,所以充满了巨大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这一时期的大多数作家都擅长写抒情诗和艾琪,后者的成就更为突出。在德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此时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作为当时在欧洲兴起的现实主义思潮的一个小分支,德国诗化现实主义有着自己不可忽视的特点和成就,产生了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如凯勒、施、冯塔纳等。写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石的小说有哪些具体特征?它们一直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它们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作家的境遇变化和思想发展,我们一般将他的小说创作分为前、中、后期三个时期。但是,在这三个时期之间,* * *的一些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先说作品的思想内容。像大多数诗化现实主义作家一样,石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回避时代与社会的大斗争,致力于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中寻找所谓的诗。他的小说大多是关于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主角无外乎市民、大学生、工匠、农民、城乡小资等普通人。
过去,我们在评论石时,几乎不约而同地认为他的作品“大多局限于个人生活和家庭,没有触及当时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草率地得出石作品不够深刻、不够经典的结论。中外文学史上无数的例子证明这是不正确的;需要注意的是,一部作品是否深刻,是否经典,不取决于作者写了什么,而取决于如何写。笔者通过对史主要作品及其流传情况的仔细考察,认为他多写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这可能是他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原因。这类题材普通,但读者熟悉,写得好不容易;但只要写得好,就会触动千千数百万各年龄段、各民族读者的心,因为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具有超越时代和国界的普遍意义,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总的来说,史的创作无疑是成功的,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作者这样说有两个原因:第一,史以爱情、婚姻、家庭为题材,描写社会变迁,反映了时代。这一点在那些具有更广泛社会背景的代表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伊蒙湖》、《在大学》、《木偶剧波洛》、《基尔希父子》、《双影人》、《白马骑士》。它们或反映封建宗法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人际关系的转变,或写出新旧思想的斗争。正因如此,这类作品曾经被我们所重视。第二,即使在一些看似只写个人生活和家庭关系的作品中,石也探讨了伦理道德、人生意义、家庭教育等问题,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这类作品,如《迟暮的玫瑰》、《严羽》、《三色后妈花》、《沉默的音乐家》、《忏悔》等,也具有深刻的意义。除了上述两类小说外,师还写过一些只能算是生活场景速写的短篇小说。但总的来说,他的作品确实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德国社会的社会面貌,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社会面貌。他的杰作不亚于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时期的德国父权社会的精彩画作。过去我们常常认为他们的情绪低落、阴郁,但这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必然造成的,恰恰反映了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社会现实和普通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我们没有理由以今天的标准要求生活在19世纪的德国作家。史怎么能写出这样诗情画意的小说?
他本身除了是一个抒情诗人之外,还具有诗人的天赋,所以他的写作常常流露出丰富而热烈的情感。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石经常写自己的经历,也就是他能接触到的现实的那一部分。比如《尹萌湖》中的伊莉莎白和《她来自大洋彼岸》中的燕妮,都是他年轻时爱上的一个叫贝尔塔斯的女孩的化身;而《一个沉默的音乐人》,用石自己的话说,更多的是“产生于我自己心灵最神圣的深处,而这个沉默的音乐人,就是我心爱的儿子……”而且故事发生的地点多在北海岸边,很多小说里都弥漫着乡愁(如《严羽》、《双影侠》)情感是诗的生命;石成功的作品都是用深厚的感情写出来的,诗意油然而生。
石出生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靠近北海的一个小镇胡萨姆,当时它还在丹麦的统治之下。我祖祖辈辈从事农业,父亲是律师。65438到0837进入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同时,他开始收集整理家乡的民歌、格言警句、传说、童话,创作了一些具有田园情调的抒情诗。第一部小说《玛尔达和她的手表》出版于1848。他对1848年席卷德国和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持观望态度,但关注同年爆发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人民反对丹麦统治的斗争。在此期间,他还突破了个人和家庭的狭隘圈子,创作了一些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如抒情诗复活节1848,秋天1850和离别(1853),短篇小说一片绿叶(1853)等等。发表于1850的中篇小说《尹萌湖》为她赢得了小说家的声誉。
1853年,由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人民起义失败,施托尔姆被丹麦统治者取消律师资格,不得不离开家乡。先是在波茨坦当了三年法院法官,靠父亲的资助和自己的写作维持家庭生活。1856移居海利根施塔特,获得郡法官职位。施托尔姆在普鲁士流亡了65,438+00年。他对勇克贵族统治下黑暗腐朽的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在创作中加入了明显的现实主义因素。在此期间,我结识了艾辛多夫、梅里克、冯塔纳、海泽等著名作家,并在大学期间写过中篇小说(1863)。
1864年,丹麦人被驱逐,施托尔姆回到家乡担任行政长官。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并入普鲁士后,成为胡苏姆法庭的法官。施托尔姆有地方民主的思想,认为“贵族(像教会一样)是民族血管里的毒素”,对“无耻的勇克统治”和“俾斯麦的强盗政策”极为不满。他逐渐退出政治生活,并于1880移居哈德马申村,致力于写作。1888死于7月4日。
在平凡的现实中发现诗意
但同样重要的是,石试图在平凡的现实中实践发现诗歌的理念,坚信作家只要有足够的技巧,就能以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的形式创作出“最高的诗歌”。因此,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和故事的创作,但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没有写过任何长篇小说。在作品中,他经常写善良的人,平凡的人,普通的人;他们经常写他们美好的感情,比如爱情,友谊,思念和热爱家乡等等。但正是因为平凡,平凡,我们读了它才感到熟悉和亲切;正是因为善良和美好,我们才不自觉地被感染。除此之外,石还真有一套高深的本事。我们每读完他的一部佳作,自然会有一种读完一首好诗后沉醉甚至陶醉的感觉。所有这些都使石的成功作品充满了诗意。总之,施不愧为德国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所谓诗化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的确可以称为诗化小说。施的作品在德国短篇小说乃至世界短篇小说中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它们在过去被流传,在今天仍然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