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路遥的一生
《生活》是路遥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归土地、离开土地、再回归土地的变化过程。高加林与农村女孩刘巧珍和城市女孩黄亚萍的情感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是悲剧体现了那种艰难的选择。
作者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2月3日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因家庭困难,被收养给延川县的叔叔。在延川县中学读书,1969回老家种地。在这段时间里,他做了很多临时工,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了一年书。65438-0973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编辑陕西文艺(今沿河)。1980年出版《惊人一幕》,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成电影,轰动全国。1988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还没完工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路遥因此获得茅盾文学奖。
书评的路又远又长,一直往上走。
路遥在小说《人生》开头引用了这句话。虽然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往往只有几步处于危急关头,尤其是当人们年轻的时候。?正是这种哲学上的说法,促使我打开了这本书。
坦率地说,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看着小说开头描述的人民公社、分配工作等遥远时代的条款,我不禁感到陌生和疏远。但从咏叹的故事,以及过去文化食粮极度匮乏的社会背景来看,小说在当年引起轰动是很正常的。
路遥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有着高尚情操和倔强性格的青年高加林形象。他是那个时代杰出青年的代表?渴望以个人能力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份。但他的民办教师资格被顶替,经过煎熬和等待,终于被调到县城当了干部。这时,他觉得刘巧珍这个农村情人配不上自己,于是求助于县广播员黄亚萍的怀抱。最后因为感情纠葛得知了后门的秘密,最后被放回了乡下。这个时候,爱他的刘巧珍已经嫁给了老实本分的马栓,没有人来安慰他受伤的心灵?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主人公高加林?单纯指责他喜新厌旧,我觉得还不够深刻,结果受到了命运的惩罚。可想而知,不识字的刘巧珍和通讯员高加林之间的代沟有多严重。巧珍只会唠叨他村里的井已经修好了,老母猪又生了好几头小母猪,完全进不了高加林的心。就算当初在一起,也是他受到重创,需要安慰的结果。我觉得书中对可怜的巧珍的这个评价很形象:我们在说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除了这些,她还能说什么!她叫不出十四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说,农民刘巧珍和知识分子高加林的爱情悲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爱情不仅仅是简单的情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 * *健全。两个人必须匹配。事实上,高加林发现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但当他在痛苦和艰难的时候,他不愿放弃刘巧珍,一个美丽而温柔的女人。一旦他来到广阔的世界,发现自己可以飞得更高,就可以下定决心,像丢鞋一样抛弃刘巧珍。有句话说?谁比谁清醒,所以谁比谁残忍。?用在他们身上真的很合适。
在自由就业的今天,我们再也不用在意所谓的国家分配,想去哪就去哪。然而,高加林这个有志青年却被那个时代打回了原形,最终无法摆脱当农民的命运。但是,我的内心还是由衷地欣赏他。当他来到城市,被城里人鄙视的时候,他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放弃。他对自己说:我必须来这里!我受过教育,有知识。我怎么比住在这里的年轻人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羞辱?这样的想法令人动容。难怪解除了高加林私塾老师身份的公社书记高明楼,一直担心这个脾气很硬的年轻人有一天飞黄腾达成功了,回来找他的麻烦,所以总是想着找机会化解他们之间的恩怨,可见有前途的年轻人都是害怕的,因为他们的前途不可限量。我相信,以高加林的性格和才能,他迟早会有所成就,而不是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农民。
我不太赞同作者最后透露的这本书的主题。他通过德顺老人的口告诉高加林,农村也有很大的前景,这确实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高加林同意老人的话,他将被终身监禁,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小山村。只有一直想去远方的人,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作者所谓深刻的人生话题,其实是非常消极颓废的。一个满足于贫穷和艰辛的老光棍的人生哲学,怎么会被高加林这样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所接受,实在令人费解。也许他只是暂时借用来逃避现实,迟早他的锋芒会再次显露。如果让我来写结局,高加林会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离开他出生和长大的山村,去一个未知的远方寻找他的梦想。既然目标是地平线,他能留给世界的就只有背影了,不是吗?
路遥的小说揭示了人生的不可知。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总是一波三折,充满风险和挑战,只有始终积极向上,才能免受命运的摆布。当时,高加林的形象鼓舞了千千的年轻人,他们对此感到非常困惑。马云骑着三轮车看人生,明白只要不放弃,总会有机会,所以后来成为亿万富翁。希望这篇发表在1982的中篇小说能影响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