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鲷鱼的反思让我打嗝。
我总觉得没有什么比文字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虽然我前段时间也说过,不要仅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解读作品。其实“表现的人”和内在的自己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真实的,一个可能完全是虚构的。当然,两者不能绝对割裂。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可能和那个人的心思大相径庭,就像我们想象中的自己,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大相径庭一样。
我读了杰西对世界的洞察和理解。可能因为我和作者有些相似之处,有些内容让我一唱一和。在读兰博之前,我说过,我觉得文学作品的作用之一,就是告诉孤独的人,你并不孤独,因为也许在很多年前,在那个远远超出你想象的地方,有人写下了你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对九岁幸运男孩的酒店评论。在他的观察中,他的母亲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女人,他也从不掩饰对她缺点的不满,但却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纯真爱情:他们会爱那个人,不是因为他的优点,而是因为那个人就是那个人。小男孩说:“大多数孩子可能会生气,因为他们的妈妈说了这么多谎。”但出于某种原因,我只是为她感到难过。“当然,我还是能感受到杰西笔触间那种淡淡的幽默感。一个心理活动清晰的九岁男孩的号哭,真的让人忍俊不禁:“我开始哭,是因为那个人一直在喊。真的吓死我了,尽管他说的话我一句都不懂。有时候,最可怕的是那些你不懂的东西。“这一部分以一个小男孩和他的母亲去静修的故事结尾。这个小故事是这部分最温暖的。
可能这个阶段真的不是认真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因为这占用了我很多时间。所以我要学会总结一本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我的印象。
家庭篇里的“侄儿有几个问题”我也很喜欢。一切都始于“我”想让我的小侄子系上安全带。虽然是对话故事,但我的小外甥基本上只有一句“为什么”,然后“我”按照一定的逻辑不断回答,后面有情绪爆发。我很喜欢这段话:
我:因为我是人!我不能避免犯错!我只想被爱!
我侄子:为什么?
我: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疯狂的世界,所以我们要争取一切。我总是有一种恐惧感。如果我慢下来,我会被这个世界甩在后面。世间万物都在飞速运转,一切都是那么的无序、混乱、残酷,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彻底压垮我们,或者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所以,我也要加快速度!我也加入了这场无情的竞争!我知道这样不健康,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我停不下来!这就是我放火烧那间教室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把一切都归咎于蒙古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罗伯特。康德,怪弗洛伊德,怪马斯洛和乔姆斯基,怪你妈!但归根结底,还是我。是我的责任,不怪别人!所以我让你系好安全带!我让你系好安全带,因为我不相信我能减速以避免事故。“安全带”只是我莽撞人生的软绷带!
我觉得这段话写了一个焦虑症患者的真实心理感受。世界的无序、混乱和残酷是他们焦虑的根源和动机。
其实杰西这本书我很欣赏的一个亮点就是他把自己各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可视化成看起来很幽默的小故事。也许我讨厌母亲的缺点,但我从来没有把我休息的心理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我觉得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到文字的过程中发泄出来的一种方式。也许就像那个小男孩一样,我对妈妈的感情到最后会整理得更清楚,对家庭的感情和理解会更进一步。还有那个给丽塔小姐写了一封充满怨恨的信的女孩。其实她那些莫名其妙又让人讨厌的想法我都有过。杰西用夸张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一个人的阴暗面。也有对世界充满焦虑和恐惧的男生,一次次被拒绝的男女,都以戏谑的口吻诉说着“希望被需要”的渴望和受挫时的懦弱。
杰西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近乎完美的五官常常让人惊叹。他的驼背,非常不适合出现在荧幕上,有时候会让你不舒服。他在镜头前支支吾吾、颤颤巍巍的样子让你不开心,但他说话的速度,快得看不清字幕,却让人开心。他没有被焦虑所困扰,而是一直努力与之相处。但是不要把这样的故事解读成励志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