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是绿色的,江南岸的月亮什么时候照着我”的含义和全诗的翻译。
原文:
作者:王安石【北宋】
停泊瓜洲
京口和瓜州只是一水之隔,中山也只有几重青山。
江南岸春风绿,明月几时照我?
翻译:
站在瓜洲渡口,向南望去,京口和瓜洲之间只有一条长江,而我居住的中山就藏在几座大山后面。
温暖的春风又一次把江南的田野吹绿了。明月几时照我,回到中山山下的家?
注意事项:
靠泊:停船。靠泊:靠泊是指靠泊和登陆。
京口:古城名,所以地址在江苏省镇江市。
瓜州:镇名位于长江北岸,扬州南郊,也就是今天扬州南部的长江边上,京杭运河在这里分支入河。
一水房:指一水之间的空间。沂水:一条河。古人多称黄河为“河”,长江为“河”,如汝水、汉水、浙水、响水、澧水等。这里的“一水”指的是长江。
中山:今天南京的紫金山。
绿:吹绿,吹绿。
还有:背。
赞赏:
全诗以“瓜州泛舟”为题,点出了诗人的落脚点。
第一句“京口瓜州是水房”,描写的是眼前的景色。诗人站在瓜洲渡口,向南望去。他看到南岸的京口和瓜州离得那么近,隔着一条河。“一水剑”这个词形容的是船的快速,瞬间到达。
第二句“中山只隔几座山”,用眷恋写下了他对中山的回眸。王安石于景佑四年(1037)随父王逸定居江宁,江宁从此成为他的安息之地。第一次罢工后,他住在江宁中山。“只隔”二字,离中山极近。说几把开山刀的间隔,体现了诗人对中山的深深眷恋,实在是太平常了;其实中山毕竟被“几座山”挡住了,所以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边。
第三句“春风与绿江南岸”,描绘了河岸边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怀。其中“绿”字是精挑细选的,极富表现力。
总结“明月几时照我?”从时间上来说,已经是晚上了。诗人回眸良久,不觉红日西落,明月初起。虽然对岸的景色消失在朦胧的月光中,但对中山的依恋却加深了。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扑到老山林里,所以在最后用修辞的方式表达了这个想法。
诗的开篇对景物的描写不仅仅是一种隐喻,更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在空间的接近和时间的长短之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反差,这几乎导致了结尾“明月照我时”的情感生成,而这种情感生成一开始很可能是被打破的。
创作背景:
《瓜州寄宿》成书于王安石后期,但具体成书时间长期存在争议。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被召入京为翰林学士,经瓜州而成;②宗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从北京回金陵,途经瓜州时,第一次出击;(3)Xi宁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访华,由江宁入京,途经瓜州。
关于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清代学者。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著书万卷,主张变法。至平四年(1067),宋神宗即位,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被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受命参政。熙宁三年(1070)起,两次任同校委员,积极宣传新法。熙宁九年(1076),罢兵后退守江宁。冯景国公,世称,卒为“文”,又名“王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临川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