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歆的社会评价
武歆的小说叙事的方法通常就是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全知全能。另一种是受限制的观察。如今,还流行另一种写法,就是让两个以上的人物去描述同一个故事,***同完成一次完整的叙述,不过,更多的情形是,作家通过这样的描述让故事呈现出更多的主题侧面,在分裂与聚拢间达成某种张力,这样的写法多见于长篇小说。
读者回到前两种叙述方法。一个固定的视角究竟如何在小说里发挥作用,并能够不露痕迹地完成一次艰难的叙述,这是对小说家对故事的控制能力的极大考验。武歆的中篇小说《天车》(《中国作家》2005年第七期)是一个值得剖析的文本。这篇小说的核心人物是一个叫李美玲的年轻女性,故事的场景集中在一部天车的操作间里。这个狭窄的空间里发生的故事,却是由一双“看不透”的眼睛来观察描述的,这是一种让人着急、也极具难度的写作策略。“小何”虽然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但作为李美玲的学徒,他对人生世事的了解更加稀少。高高在上的天车里,小何本人毫无制造故事的能力,而且他也看不透那里发生的一切,但一点一点,他单纯得有点犯傻的眼睛,为我们完成了一次有序的描述。李美玲被车间主任“罗主任”霸占,电工马福海求爱无功而返,男女工人通过巴结李美玲而谋求在“罗主任”权力棒下的生存空间。故事稍一延伸,老到的读者轻易即可看穿其实质内容,于是小说里的叙述人“小何”的看不透本身,倒成了阅读者感兴趣的要素。
武歆始终让叙述者小何的眼睛停留在恍惚、懵懂和略有所悟的交叉中。借着这双没有穿透能力的眼睛,去穿透故事的外壳,展现一个更加复杂的人生世界。李美玲和罗主任的故事如果直接去讲述,很可能就是一则平庸不过的诽闻,正是小何这双看不透的眼睛,和我们一起忽略了铁定发生的事实,天车里发生的一切没有一次得到直接呈现,而因此生发出的种种传闻、议论、反应,让故事拥有了小说性。于是,与其说叙述人“小何”在向我们讲述故事,不如说他是在把故事背后生长着的枝杈一点一点道出。于是,一个发生在工厂里的男女故事,变成了一个关于生存和为了生存人们如何挣扎、努力和付出的人生主题。这就是叙述技巧的作用,看不透的魅力在于可以保持单纯,又呈现复杂。当然,就《天车》本身而言,武歆太过注重控制,连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也借小何的懵懂半露半掩,使故事始终在一种情调和张力下推进,缺少必要的转折和高潮。他还应当尝试适度放量。
每一篇小说的写作都是一次艰难的跳跃,姿态、分寸、力度、平衡,动作的专业化和连贯性都会受到考验。这也正是武歆小说写作的诱人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