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 “轻轻的我来了”东北话版怎么翻译?
鸟悄儿的我走了,
正如我蔫巴的来;
我得了八嗖的招手,
磨叽西天的云彩。
那泡子边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媳妇儿;
波光里的倩磴儿,
在我的心头汩涌。
埋了巴汰的青幸,
油了巴叽的在水底赛脸;
在康河的旮旯里,
我甘心做一把蒿子。
那榆荫下的一座,
不是蘑菇,是个猫楼;
揉希碎在浮躁间,
沉淀着贼拉彩虹的梦。
嘎哈啊?划拉一把笤帚疙瘩,
向青菜贼青那嘎的漫溯;
整一兜子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嗷唠两嗓子。
但我不能嗷唠,
悄悄是滚犊子的笙箫;
扑勒蛾子也为我蔫儿了,
蔫儿了是这宿儿的康桥!
我傻了巴叽地走了,
正如我飚的呼的来;
我得瑟得瑟衣袖,
不带走一嘎达云彩。
1、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创作背景: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恋之乡”。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罢》。
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
3、关于作者: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