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坏小孩,我只是病了”儿童多动症就诊率不到10%
什么是ADHD?医学上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据推算,河南至少有200万儿童患有ADHD。”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群体,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方拴峰坦言,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省儿童医院目前也只积累了1万多个临床病例。
目前在我国,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总体就诊率不到10%。什么原因导致就诊率这么低?
“真不是打屁股就能解决的事儿”
小明是大家所说的那种“坏孩子”,6岁,2年换了11个幼儿园。父母拿他也没办法,“动不动就攻击其他同学,家长一个接一个地告状。”妈妈泣不成声。
“注意力缺陷,或者是多动乱动,这两种现象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方拴峰说。
“很多家长都觉得‘没什么是打屁股解决不了的事’。但想要治疗ADHD,还真不是这么简单。”上海交通大学精神科医院教授杜亚松说。
多动症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区别何在?“临床上孩子能不能听话、受不受指示命令,就是最重要的标准。”杜亚松说,比如过马路怎么拉都拉不住;饭桌上故意打破碗盘、跑来跑去;课堂上听不进课,习惯性开小差……如果孩子总是不由自主地做出这些行为,且症状持续半年以上,说明真的“生病”了。
“为什么承认生病那么难?”
ADHD的患病原因有很多,比如跟遗传和外部环境有关,又比如孕期抽烟喝酒、父母情绪不稳定等。
临床患病的男女比例约为4 1,患病女孩更容易被家长忽略,有些甚至到上大学才意识到需要治疗。有个上大一的女孩,第一年挂科4门,跟宿舍里每个人都打过架。方拴峰说:“其实孩子的症状在以前就出现了,只是家长觉得是青春期的叛逆。”
病耻感也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家属。“家长没意识到是病,归咎于孩子,这是先入为主。”
临床治疗上,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借助药物辅助治疗。但怎么吃药,能不能吃药,又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问题。方拴峰说,他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诊断后不愿治疗,说到底,还是对ADHD有认知误区。
让孩子走出“小世界”
沙盘训练、换位思考、场景模拟,每个星期六上午,在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心理治疗师叶蓓会带孩子上一堂情绪治疗课。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变化明显。但叶蓓说,更重要的课堂是下课之后,“言传比身教更重要。”
治疗ADHD,需要医院、学校、家庭三方联动,临床诊断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问卷来评估孩子的变化,治疗中除了借助药物辅助,情绪管理、社交功能训练等需要家庭和学校***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