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的叙事技巧分析
一、内容介绍
作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该片通过描述一个智商只有75的智障人士的传奇人生经历,刻画了主人公阿甘诚实、守信、认真、勇敢、富有同情心的正面形象,以独特的角度展现了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主人公阿甘是一个不幸的人。他的智商只有75,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傻子。不仅如此,阿甘从小就患有腿部疾病,所以被其他朋友欺负。为了避免被欺负,他在好朋友珍妮的建议下开始学习跑步。在跑步的过程中,他的腿箍散架了,但他越跑越快,越跑越远,巧的是跑进了大学校门,成了足球明星。毕业后,阿甘参加了越南战争。战争期间,他与巴布成为朋友,并成功地挽救了上尉·丹和其他战友的生命。因此立功,受到美国总统接见,并被授予荣誉勋章。退役后,阿甘信守对已故战友的承诺,从事捕虾业,获得人生成功。在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话极具哲理,那就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诚然,阿甘凭借着对理想朴素而执着的追求,取得了对聪明人来说仍是奢侈的成功,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和感叹。影片自始至终充满了温情和善意,影片所宣扬的传统道德观念表露无疑。本文试图以这部电影为基础,从叙事技巧和叙事结构及视角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经典之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第二,叙事结构
人类研究叙事很久了,罗兰?巴特曾经说过:叙事存在于所有时代,所有地方,所有社会?它超越了国家、历史和文化,就像生命一样。?(罗兰?巴尔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引自《叙事学研究》,张寅德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电影是以叙事为主体的艺术形式。它的叙事结构承载着电影创作者解读全文的方式,也是观众解读电影、把握电影本质的基点。不同的电影因为主题不同,叙事结构也不同,但无论如何,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感染观众。作为一部传记题材的电影,《阿甘正传》整体采用倒叙手法。影片一开始,观众就被一个安静祥和的画面所吸引:一片羽毛随风飘动,从树梢飘向天空,最后落在坐在公交站长椅上的阿甘脚下。然后阿甘用略显笨拙却简单平和的语言,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来往的人听。至此,观众在导演的引导下,随着影片的双重线索,一步步走近阿甘的世界。全片借助对比张力运动,推动全片叙事进程,构建全片叙事主题:第一条线索以实时为基础,观众随着主角的动作变换场景和视角,所以我们称之为表层线索。第二条线索以主人公过去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导演以主人公个人记忆和顺序叙述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阿甘的生活片段。这些都为观众全面立体地了解阿甘,了解阿甘的成长背景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补充成分。因此,我们称之为故事的深层线索。就是通过这种深刻的线索,让观众更加贴近主人公的生活,更加真实地认识到这一点?傻子?身上体现的正直、善良、坚持、正直的珍贵。
第三,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指观察和讲述作品中一个故事内容的视角,由作品中使用的人称来体现,一般分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在电影作品中,第一人称叙述往往采用声画结合的方式,有时声画一起出现,有时以画外音或旁白的形式出现。第三人称叙事是站在一个与故事无关的全知全能的旁观者的立场上进行叙述,往往给观众留下一种高屋建瓴看电影的感觉。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导演交替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角度,让观众充分理解电影的主题,或近或远,或近或远。影片开头的羽毛画面和阿甘开始向身边的路人讲述自己故事的场景都采用了第三人称视角。观众通过全知围观者的眼光看到现实中的阿甘,低头看着阿甘,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这部电影就像一幅长卷。从童年,到大学,到越战,到经营公司,最后到园丁,在阿甘的每一段经历中,导演都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几乎在每一个故事前都插入了一段阿甘的旁白。阿甘独特的音色、语调、说话节奏、简单的用词以及因为智商不高而使用的不规则句子,都为影片增添了极大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因此,观众不仅能真实地领略到阿甘单纯的快乐和对理想执着的追求,也能体会到他作为智障人士受到的冷遇和成功后的释然和喜悦。这对本片主题的烘托和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把这里的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完全由一个无所不知的旁观者来讲述主角的人生经历的潮起潮落,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索然无味,影片着力塑造的单纯善良勇敢的阿甘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人生就像空中的一片白羽毛,在风中搏击,在风中飘荡,翱翔蓝天,还是坠入深渊?电影中的阿甘是传统美德的化身,电影也因此成为理想化道德的象征。导演高超的叙事手法,让故事在传奇中体现平凡,在平凡中蕴含哲理。交叉叙事结构和多维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让观众从更深的层面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思想。可以说,叙事技巧在影片中的成功运用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