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小说
《太阳照样升起》作者:[美]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简介
美国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脊椎受伤,失去性能力,战后在巴黎任记者时与英国人阿施利夫人相爱,夫人一味追求享乐,而他只能借酒浇愁。两人和一帮男女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纳参加斗牛节,追求精神刺激。夫人拒绝了犹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却迷上了年仅十九岁的斗牛士罗梅罗。然而,在相处了一段日子以后,由于双方年龄实在悬殊,而阿施利夫人又不忍心毁掉纯洁青年的前程,这段恋情黯然告终。夫人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身边,尽管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藉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书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88807&highlight=%BA%A3%C3%F7%CD%FE
《丧钟为谁而鸣(中文版)》作者:[美]海明威
一九三六年初秋到一九三九年春的西班牙内战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今天已不大为人们所提及。然而它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线的序幕,是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进步力量在这场斗争中失败了。以文学形式来反映这一页历史的作品为数不多,而今天尚被人推崇、文学阅读的恐怕就只有这一部《丧钟为谁而鸣》了。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3940&highlight=%BA%A3%C3%F7%CD%FE
《老人与海》作者:[美]海明威/译者:黄源深
内容简介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可是在返航的途中,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光了,圣地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小说对大海的凄凉景象,对老人的复杂心情与回忆,对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以及他与一个孩子的友情,都作了极具特色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作就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圣地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00万册,50小时售出530万册! 当他被宣布为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时,评论界一致称好。\"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所说的话,不仅打动了读者,也征服了评论者。 1954年,因为海明威 \"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海明威又获诺贝尔文学奖。\"每一句话和每一段落,都要尽量写得简洁。这是海明威写作的信条之一,这使得他的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数量比任何其他一位获奖者都多。
小说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圣地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对于《老人与海》这本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的作品, 海明威自己认为 \"是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6112&highlight=%BA%A3%C3%F7%CD%FE
《永别了武器/战地春梦》作者:[美]海明威/译者:林疑今
内容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永别了,武器》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
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6159&highlight=%BA%A3%C3%F7%CD%FE
《流动的盛宴(英文版)》作者:[美]海明威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海明威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流动的盛宴》记录的正是作者当时的这段生活。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将近四十年以后。盛宴的“现场”早已消失,所有有关巴黎的个人记忆,都杂糅成一种对于巴黎的***同历史记忆。
虽然我们绝对无法判断,当年海明威在稿纸本上写下那些句子的时候,这些照片有没有悄无声息地潜入他的意识深处。但我们要把这些照片和海明威的文字放到一起,在栩栩如生的“拼图板”上镶嵌这最后点睛的一块。我们想这样来试试看,它能不能成为一个有所不同的全新文本。
我们制造一个“文本”,我们却绝无“观点”。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56531&highlight=%BA%A3%C3%F7%CD%FE
《伊甸园/Garden Of Eden(英文版)》作者:[美]海明威
内容介绍:
美国青年作家戴维在20年代中和妻子凯瑟琳从巴黎到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度蜜月,沉醉在浪漫的性爱生活中。
戴维想继续写作,妻子却只想及时行乐,找发型师把头发铰短,甚至在结识外国姑娘玛丽塔后,怂恿丈夫爱她,三人投入了危险的性爱游戏中。
但“好景”不长,因玛丽塔支持戴维写作,凯瑟琳由妒生恨,把他的手稿付之一炬后留信出走。
戴维在玛丽塔的呵护下,文思泉涌,把最喜爱的一个短篇一字不错地重写出来,又回到了“伊甸园”中。
这是海明威1961年自杀后出版的遗作,虽然写于晚年身体日渐衰退的时期,但全书焕发着如火如荼的生命力与爱情,是一部难得的青春小说。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4912&highlight=%BA%A3%C3%F7%CD%FE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乞力马扎罗的雪》作者:[美]海明威
内容介绍: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是对于一个临死前的人的出色描述。故事主要讲述一个作家哈里去非洲狩猎,途中汽车抛锚,皮肤被刺划破,染上坏疽病。他和他的妻子在等待一架飞机来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小说围绕“死亡”和“即将死亡”来写,但根本的主题是哈里回到过去,从过去走到现在的历程回顾。哈里热爱这个世界,他有很多经短篇小说历,跟不同女人的经历,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不同职业的经历,他都想写下来但却没来得及写,他最终没有能达到心中的目标,死前,他悔恨至极。故事的结尾,他死于一个梦境:他乘着飞机,向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的山顶飞去。海明威将简约的写作风格发展到尽善尽美,他只选取、提炼最富有意义的事件和细节,以简约、凝练的手法,客观精确地勾勒出一幅幅生活图画。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4805&highlight=%BA%A3%C3%F7%CD%FE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英版)》作者:[美]海明威
内容概要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多种聚焦的转换、时序的变形和重复手段的运用,展现了麦康伯从懦夫转变为硬汉的过程,凸显了麦康伯人物形象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叙述视角、叙述结构、叙述手段三方面的分析,探讨小说精湛的叙事艺术.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4322&highlight=%BA%A3%C3%F7%CD%FE
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