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骆驼祥子》里有什么故事?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祥子。祥子从乡下来到北平,开始了他的谋生故事。祥子虽然沉默寡言,但他诚实、勤劳、进取。起初,他尝试了几乎所有的体力工作。
小说里说,祥子的辛苦让他弯腰驼背,像骆驼一样。小说的名字《骆驼祥子》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祥子吃苦耐劳的特点。
在生活中,祥子是一个很自律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也没有任何嗜好。祥子常年保持这个习惯,是因为他给自己定了长远的目标,规划好了人生。
祥子的目标是省吃俭用不买黄包车,然后靠做黄包车夫在城里立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祥子尽可能地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即使他生病了,他也不愿意花钱买药。
经过三年的努力,祥子终于攒够了100块钱买车,这是祥子名下他真正的资产。他自己做起了黄包车夫,靠拉车维持城里的生活。
祥子保守,甚至自私。他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谈。他从不与其他司机联系,独自生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在20世纪20年代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祥子不顾世事,一如既往地拉着他的大车。
有一次,他在拉黄包车的时候,明明知道事情不妙,却放不下所谓的面子,继续拉黄包车。结果他刚买了半年的人力车,就被一个兵痞抢了。祥子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就这么离奇的丢了,但坚强的祥子不甘心。他没有自己的车,也不拉车,祥子的人生瞬间没有了目标。
给自己买辆车,开始拉车的生活,是祥子的人生目标和意义。在这种心理作用的驱使下,祥子又开始攒钱,准备再买一辆车。祥子性格中坚强的一面,帮助他继续实现了自我。他早出晚归拼命拉黄包车,也把饮食节省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为了攒钱再买车,祥子不惜铤而走险。他偷了两头骆驼穿越生死后,还想卖掉买辆车。卖了骆驼,祥子渐渐攒够了第二次买车的钱。
方太太要祥子把钱存到银行里,祥子固执地认为钱留在自己手里最好。可是祥子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包括他藏在瓦罐里的三十多块钱,都被孙侦探给洗光了。祥子以为他反抗不了,就放手了。这是祥子的理想第二次落空了。
在买车的第二阶段,祥子不断地实现自我,同时也失去了自我。看到别人喝酒抽烟去妓院,委屈的祥子很羡慕他们,觉得他们是对的。
祥子觉得烟酒花不了多少钱,却能安慰他。但此时,在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心理平衡中,自我实现依然占据上风,祥子拒绝染指烟酒。
当初祥子老实,勤劳,进取,这是他进城的初衷。他不愿与其他司机争夺生意,更不用说与其他司机发生冲突。但这个时候,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小目标,放弃了初衷。在这个过程中,祥子也经历了痛苦的心理对抗。
第三次,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给祥子买了辆车。祥子这次虽然部分地实现了自我,但最后还是完全失去了自我。和虎妞结婚不是祥子的本意,祥子失去了人生追求的方向。
虎妞是一个有心计却又大胆追求爱情的女人。虎妞作为刘四的独生女,帮刘四打理家族生意,在打理的过程中对马车夫又刻薄又小气,让她觉得霸气十足。但是虎妞喜欢祥子,为了达到和祥子在一起的目的,她精心策划。虎妞告诉祥子她怀孕了。
因为虎妞的计谋,祥子娶了自己不喜欢的虎妞,但祥子不是自愿娶虎妞的,这是他对现实的低头,也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婚后,虎妞对祥子严加管教。虽然祥子在所谓的事业中暂时实现了自我,但祥子内心极度痛苦,情感上失去了自我,逐渐失去了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祥子对妻子的美好幻想破灭了,但打击还没完。虎妞难产期间,祥子心疼钱没送虎妞去医院。虎妞难产死了,祥子为了虎妞的丧事,不得不把车卖了。虎妞和孩子的死,汽车的丢,再一次沉重地打击了祥子。
虽然祥子靠着虎妞实现了买车的梦想,但是他痛苦万分,最后因为虎妞的死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车,让祥子彻底失去了人生理想。
后来,祥子遇到了欢喜,爱上了欢喜。欢喜完全符合祥子对妻子的幻想。喜儿的出现也重新点燃了祥子对生活的希望。乔伊是个善良但悲伤的人。她被父亲卖给了一名军官,军官一调走,她就回到了家里。
乔伊回到娘家是她悲惨命运的开始。她父亲嗜酒如命,杀了她母亲。她的两个弟弟很无助。家破人亡的Joy被父亲卖到妓院。祥子喜欢小福子,但是在他看到她爸爸和弟弟之后,自私狭隘的祥子做出了离开小福子的决定。不堪屈辱的Joy选择了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此,祥子渐渐变得麻木、堕落、懒惰、自私、贪婪。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拼命拉车赚钱,而是对打车和打工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最终成为一个欺软怕硬、抢走病弱老人生意、骗走曹先生家吃喝的近乎无赖的人。就这样,祥子彻底堕落了,在堕落的过程中,他走向了死亡。
三次买车失败,三次挣扎,祥子终于彻底迷失了自我。祥子思想性格上的缺陷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和必然的失败。祥子因为担心钱,没有送虎妞去医院,导致虎妞难产而死。欢喜一个人的时候,祥子没有去救她,间接导致了欢喜的自杀。可以说,祥子的懦弱、无能、卑鄙间接导致了他们的死亡。
老舍以小说的形式,通过祥子的人生悲剧,向世人展示了旧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艰辛和无奈,揭示了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因素。可以说,《骆驼祥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