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和现在的博士哪个更高?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冠军是唐朝(622年)的武德冠军孙。上一届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状元刘春林,1300年来共有504位状元(其中辽代18,晋代15,大西国(张)1,太平天国1)。我国现存最早的进士卷是明代赵的《进士卷》。
中国历史上很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都是学者,但大部分都不是顶尖的学者。理论上来说,中考状元应该是宫考中的状元,但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宋代以后,等级进宫考试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但谁是顶尖学者,并不一定是由考生回答的内容决定的。从历史上看,考生的排名往往会因为长相、真实姓名、籍贯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清朝的皇帝更习惯于评判卷子的书法质量,但对策的内容成了其次。(请参见按姓名取人)
受传说和小说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只要考上状元,就会娶公主为妻,成为夫婿。事实上,只有一个人既是状元又是夫婿,那就是唐代会昌状元郑好。
如今,中国大陆会把在本省获得文科或理科第一名的学生称为高考状元。在香港,如果HKCEE有九个优秀科目或十个优秀科目,也叫“九优冠军”或“十优冠军”。在台湾省,还会被称为公务员高级考试、普通考试或大学指定科目考试、学科能力测验、四技两专统一入学考试、初中基础考试等考试的状元。
博士是教育机构授予的最高学位。比如某个系的哲学博士(PhD)、理学博士(DSc/ScD)、文学博士(DLitt)、教育学博士(EdD)。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博士学位才会特意与姓氏合称XXX博士。英语博士是一个像医生一样的医生。
汉语中“医生”一词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是专门从事某一学科或教授儒家经典的官名。秦朝有哲人、诗人等博士,汉代有五经博士。唐朝有国子监博士、国子监博士、法学博士,都是教授。到了明清时期,这个官职还是有的,只是略有不同。宋濂《明送马晟东阳序》中说:“有师,有博士为师。”
在中国古代,人们有知识,有见识。在中国古代,拥有某种技能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被视为后世的大师。比如唐朝的陆羽叫茶博士,后来对卖茶的家伙叫茶博士。又叫卖酒的是酒博士,磨工是磨博士。明代的黄省曾在《吴》中写道:到现在为止,凡是叫椎油为面的人都是医生。
名称差异
牛津大学、约克大学和苏塞克斯大学、圣安德鲁大学在苏格兰和一些欧洲地区的博士简称为“DPhil”,而不是北美和英联邦国家常用的“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