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家青子探索阆中古城的风水文化:山水、众生、天道合一。
阆中古城全景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北宋《太平宇宙》中写道:“阆中之所以叫阆中,是因为其山在县内交汇。”阆中在《资同治简》中有描述:“阆水蜿蜒三面,郡居之,故名之。”正如古籍中关于其地名由来的描述,阆中古城四面环山,三面环水,山水蜿蜒如龙,生动动人,城藏风聚气,得水为安。
“笑古城2018阆中曲艺派”明星音乐巡演邀请了著名网络作家青子打卡风水好运路线。在几天的体验中,青子参观了白塔、天宫院、大佛寺、武隆、状元洞、中天楼、世界风水文化博览城等景点:登高远眺阆中山水城,探寻阆中风水人物,漫步阆中古城,感受“天心十道”格局,走进阆中城。
青子俯瞰阆中古城。
第一天?爬到顶端
管鲍蒂奇巨辽阔,气象非凡。
驱车来到位于阆中市东部嘉陵江对岸的东山山顶,站在白塔观景台上俯瞰,阆中市山川全貌尽收眼底:“市内三面环山,四周群山锁于烟云之中”。这时,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阆中能被誉为“元朗仙境”、“风水宝地”了。
“昆仑园郎峰园有十二玉楼,九层玄室,右瑶池,左翠水,弱水环绕。洪涛参天,非羽轮竞速不可及,太后居之。”这段话出自东晋著名的道教学者、方士、医学家葛洪的《神仙传》。书中描述的地方叫郎峰花园,又名元朗,是传说中的昆仑山之巅,西王母的住所。
在中国古代人的心目中,“元朗”二字是异常实惠的,是玉塔立于星辰,空灵蓬莱,神仙居住的地方。普通人只能想象,如果地球上有钟灵这样一块福地,那一定是一片群星璀璨、山川秀美的土地。
青子俯瞰白塔观景台。
在青子的书中,写了许多迷人的童话。其中的山川草木瓦塔,虽有史地之间的痕迹,却空灵虚幻,需要作者去整理。然而,这座阆中城,对他来说,却仿佛是天造地设。
站在东山山顶俯瞰阆中,近山苍翠,远山层层叠叠。嘉陵江翠玉环绕,阆中城建在江边的U型冲积状态上,建筑和街道密集排列。临江一角的古民居,就是阆中古城所在。看到这一幕,青子由衷地感叹,就像神仙下棋一样,阆中就是一个棋盘。
三面河光抱城垛,四周群山锁烟云。
为了给小说取材,青子曾经涉猎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地理理论。所谓“龙、洞、沙、水、向”五大地理战略,在阆中自然完美。
具体来说,发源于中国祖脉昆仑山的大巴山盘龙山系是阆中的“起源与发展”,在城北形成天然屏障作为靠山;嘉陵江南岸的金平山,面向城市,是凯斯山;此外,东、西、左、右四面的白塔山、大象山等“沙山”(四面环山)守卫,形成前有“来龙”、“案山”、左、中、右有“沙山”的拱卫,黄花山的“潮汕山”(远山)苍翠,层次感——“玄武垂首,朱雀舞,青龙风,白虎。
更难得的是,滔滔嘉陵江的几条支流在城北的鱼台山沙溪场汇合。在群山的保护下,紧临城市,三面环抱古城,形成一个巨大的“U”形环带,自然形成一片“丽水成墙”“锦城环抱”之地,让人感叹,神仙居住也是如此!
丽水被一堵墙和一座黄金城包围着。
世上有罕见的奇才,自然景观中有稀世珍宝。所谓隐风聚气,水最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知道有这么精致的度假村。站在东山山顶,风一吹,风就在山顶白塔的屋檐上响起,仿佛仙女一家人在云端低语,“素莲的手太清了。霓裳拖着宽腰带,飘向天空。”此刻,李太白诗歌中的自由幻境就是现在这样。
第二天?访幽处窥秘。
探秘古城山川,奇人异事。
相传唐朝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天象骤变,有人在长安西南暗中奏“王琦”。唐太宗李世民担心山河不稳,就命唐朝负责预测吉凶、勘测风水的官员袁天罡去“踏王琦”、“破龙脉”。袁天罡奉命前往,到了广元朝天岗,向南攀登,远远看见阆中方向空气中弥漫着祥瑞之气,祥云升腾,似“王者之气”。于是他赶往阆中古城,登上了金平。他看到阆中北部的盘龙山,祥瑞之灵盘旋,云朵满天。群山掩映,生机盎然。于是,袁天罡在朗州向知府传达了神圣的旨意,朗州各县派出文官在盘龙山削山凿石,斩断了“龙颈”和“龙脉”。
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阆中袁天罡“破龙脉”的故事。“龙脉”被击破的地方叫萨瓦尼亚,阆中至今仍有遗迹。“破碎的龙脉”的故事极其神秘。在青子看来,这也是阆中的独特魅力。“对于写故事的人来说,阆中文化底蕴深厚,趣闻轶事很多。它就像一座未被发掘的宝藏矿,把整理好的材料写进书里,真是妙不可言!”
青子在阆中编辑整理资料。
位于阆中城南29公里处,有一处秘密古迹叫天宫院,是袁天刚和李被阆中神奇的山川和神秘的风水所吸引,定居阆中研究天象和风水地理时所建。看着盛开的花落在庭前,那是一千年的时光。如今,天宫院已成为每一位来到阆中的游客了解这里深厚的风水地理和文化的必游景点之一。
青子在阆中编辑整理资料。
清晨,日出时分,天宫院外罗盘广场的六十四卦像鼓一样沐浴在晨光中。几个孩子围着广场中央的旋转龙凤转椅玩耍,银铃般的咯咯声显示出天宫院的古朴与宁静。
青子一行步入天宫院门,青苔绿。我看见李和袁天罡的塑像供奉在庭院的正殿里。大殿上“天人合一”的题词,展现了这个地方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道教渊源。一阵风过,古槐直插云霄,让人感觉遥远而舒适。或许他们感受到了大师的气场,呼吸变得均匀而悠长。
青子步入了天宫。
天宫院东、西厢房为展厅,介绍中国传统风水地理文化、八卦易经理论,以及袁天罡、李两位风水传奇人物的生平经历。在这里,有一份关于袁天罡出生历史的文件。
袁天罡和李雕像
相传,袁天罡原名袁天罡,是隋文帝的儿子。因为独孤皇后杀了他的母亲,他被带到袁家供养。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和风水大师,后来成为唐朝的开国军事家之一。贞观初年,袁天罡隐居阆中,在原有古城的基础上重新规划。现存的阆中古城遗址保持了当时规划中的九横九纵格局。
第三天?散步聊天
感叹人生大起大落。
相对于其他古城景区酒吧店铺频繁,音乐嘈杂,走在阆中的大街小巷,很少能找到一种真正可以称之为古城遗风的古朴与安定。路口像一棵撑着巨伞的黄杉,脚下是一条沉甸甸沧桑的青石路,空气中飘着千年前就存在的保宁醋香。城里的大街小巷对着远山,远处是青山。
宁静的古城街道
阆中古城现存格局,定于唐代。唐武德、贞观年间,高祖李渊之子李陵魁、王腾之子李元婴先后分封郎州。两位国王模仿长安城,在袁天罡和李的风水理论指导下,在五个城市修建宫殿和十二层,史称。
中国古代是“尊方”、“尊中”,所以城市中心位置的建设和安排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阆中古城几何中心与城内东、西、北、南主干道交汇处有一座“中天楼”。它是阆中城的主洞,城内大街小巷呈“天心十路”向四面八方铺展。所谓“城中飞亭连危亭,处处窗对金平”。中天大厦位置之优雅,在于它是阆中市。
唐宋格局,明清风格
得益于古代人造城建造时对风水地理的考虑,阆中古城有90多条古街,数百栋古宅,都依山傍水。东西长街多,南北短街少,既满足了良好的朝向,又使建筑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视野开阔,通风良好。
也许城市的魅力和人的魅力是一样的,钟灵郁秀的土地必然会产生出优秀的人。西汉著名天文学家、宋代状元、陈耀瑞都出自阆中,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更是对阆中情有独钟。他们不仅隐居研究风水,死后也葬在这个阆中。
景观格局,宝地自然。
“去过千年古城阆中,去过阆中的风水人物,也会有一种人生运势的感觉。”坐在城里的茶室里,青子感叹,人一生的大起大落,无非是一条心:生于世的才华与天道不同,就看你能不能找到,遇到知音,自己把握了。正如阆中古城的景观格局是天然的,我们也需要遇到一个懂它的知音,发挥这些天然优势,才能成为千年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