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金庸如何度过一生?

前两天,是金庸94岁生日。看了一篇朋友圈的文章(其实是2017的老文章)。文章里有一句话。看完之后,我震惊了。

这句话是:

有人曾问金庸:“人生该如何度过?”老人回答说:“大吵大闹,悄悄离开。”

大吵大闹,然后悄悄地离开。

八个字。

不知道别人看这八个字的重点是什么?是“悄悄离开”还是“大吵大闹”?

我在大吵大闹。

什么是“大吵大闹”?

就是人要活得精彩。

金庸的一生,真是“大闹一场”:

我在中学的时候,因为不喜欢院长的行为,“看不出他有事就辱骂学生”,所以站出来用笔攻击他。院长看到那篇讽刺文章,气得浑身发抖,马上跑到校长面前,哭喊着:“请马上开除他。”几天后,查·梁勇被勒令退学。他转学到衢州中学,读完了高中。

我大学的时候在重庆读书,学的是外交系。金庸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但是因为不喜欢学校里不良的校风,又因为大胆地说了出来,被开除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外交官的理想就这样破灭了。

1946年秋,金庸凭借其才华,千里挑一,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报人生涯。两年后,金庸被派往香港工作。不久后,他开始在报纸上连载他的小说《书与剑》,一炮而红。一炮而红的金庸并不满足。当时香港的政治气氛比较复杂。无论我去哪里,都是谎言。金庸忍不住了:“我要说话。”于是,他找到了曾经的同学沈宝鑫,两人共同投资创办了《明报》。

金庸一边写小说,一边在自己的报纸上批评、写评论,最后成了某些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有人说:金庸是第二个毁掉五个香港人的。

2005年,不再写小说的金庸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金庸就像一个普通学生。背着装满课本的背包。有一段时间,金庸会骑自行车去上课,但因为妻子担心有危险,他放弃了。2005年金庸几岁?81岁。

金庸“大打出手”。我们自己呢?每天忙忙碌碌,苦不堪言,我们还记得自己的理想吗?

我们真的为坚持理想付出过,吃过苦,夜不能寐过吗?

我们还每天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标准里吗?

我们有没有钻研某个领域来给自己真正的机会、技能和天赋,来支撑自己“大出风头”?

金庸的话让我很震撼,分享给大家。

愿你我不只是看着别人“大吵大闹”,而只是“悄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