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描写了什么景象

描绘了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原文: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扩展资料:

《敕勒歌》的历史背景:

《敕勒歌》是牧人的歌唱,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又据史书记载,这首歌辞原是鲜卑语,很早就译成了汉语。但斛律金是敕勒族人,他应该用敕勒语唱。因为东魏贵族多为鲜卑人,他才用鲜卑语演唱。也就是说,这首古老的歌辞,是经过了两重翻译的。

百度百科—敕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