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7450字——论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的心理扭曲
关键词:谈高二7450单词
字数:7450字作文
这篇文章适合:高一高二。
作文来源:
这篇作文大约是高二7450字。题目是“论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的心理扭曲”。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摘要:四十年代在上海成名的张爱玲,是当时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她为女性写了很多。她高度关注新旧时代女性的命运,深入挖掘女性心理,拷问女性心理痼疾,冷静分析金镣铐和情欲压制下扭曲的人性,展现《家》中畸形的家庭关系。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心理的扭曲与时代的变迁、思想的良莠不齐、金钱欲望的膨胀和情欲的压抑有着直接的关系,阐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无奈。
关键词:女性心理扭曲,时代观念变化,金钱混杂,色欲横流
张爱玲在上世纪40年代开始写小说,但她的名字却在当时的沦陷区上海的大街小巷广为流传。张爱玲是一位传奇的女作家,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张爱玲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祖父张佩伦是晚清重要军政官员李鸿章的女婿。因为父母早离婚,张爱玲在家里没有得到多少亲情。在这种家庭背景下,不幸的早年生活使她过早成熟,使她对男权统治下的大家庭中女性的不幸命运有了透彻的理解,使她以超然、冷漠的姿态展现了封建家庭的血泪史。她用犀利的笔,无情地拨开了上海和香港半新半旧家庭的天窗,让人们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男女所组成的性别世界的虚伪真相。张爱玲在作品中突出了一批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女奴形象,作品中的女性骨子里都有一个扭曲的灵魂。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心理扭曲的原因和过程。
第一,时代的变迁,思想的混杂,造成了女性扭曲的心理。
张爱玲小说的背景大多是20世纪初的上海,这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新老交替的时代。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社会制度还没有正式形成。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婚姻制度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依附于这些制度的封建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甚至各个角落,封建因素对人们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大都市,外来文化首先入侵,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也随之涌入,直接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这两种意识形态相互排斥,相互渗透,由此产生的内在矛盾推动人们滑向更深的生活漩涡,走向腐败堕落。在这个时代,女性受困于封建礼教和人性压迫的两难境地。女人的爱情是表面的,谋生才是“爱情”的本质。正是由于封建意识的侵蚀、性压迫和金钱的异化,女性才远离了“人性”,接近了“兽性”。
曹的小说《金锁记》最具代表性,塑造了一个与金钱枷锁共舞的女人和一个与封建枷锁作斗争的女人。就像一个生病的灵魂,一朵渗透着毒药的罂粟,她以她悲凉而狰狞的魅力让人猝不及防。是可怜还是恶心?曹是一个麻油铺的下层妇女,但她的大哥为了依附权贵,把她嫁到了一个没落的家族——蒋家。她老公是骨耗患者,从小就卧床不起。乔奇虽出身平民,却有勇敢、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一个死气沉沉、尔虞我诈的封建家庭,娶了一个瘸子,注定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被排斥和冷眼,连仆人都瞧不起她;无助,无助,让她受苦,痛苦,孤独,怨恨和愤怒。后来,丈夫和婆婆去世后,蒋家瓜分了家产,终于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枷锁——一把金锁。在乔奇的后半生,虽然没有经济压力,但她的生活并不如意。旧时光,幻想中的恋人姬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地揭露了他骗钱的伎俩,毁了她一生中唯一的爱情。孩子长大要嫁人,乔奇却坚持要和媳妇过不去,最后惹她生气;女儿30岁了还未婚,好不容易找到对象,被七巧给毁了。最后,这样一个不幸的女人,最后抑郁而死,结束了自己不幸的一生。曹作为一个正常的女性,本可以拥有真正的爱情,组成幸福的家庭,但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女性没有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只能听天由命。出身卑微的人怎么能在封建大家庭里立足?生活在勾心斗角的大家庭里,没有人真正关心她,爱她,同情她。她老公也是个“废人”。她没有精神和物质的支撑,就像大海中漂浮的小船,没有方向,只能靠拼钱拼利来保护自己。作为妻子,她没有得到爱;作为媳妇,她没有得到婆家的尊重;作为母亲,她对孩子所谓的“爱”,就是从孩子身上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曹来说,生活在这个无爱的大家庭里,她觉得生活在沉沦,在消失;感受亲情和爱情离你有多远;并让这种感觉延续到你的小家。生活的无奈迫使她一步一步地逐渐改变变得不正常,使她无法正确理解幸福和爱情,于是她自然而然地成了幸福和爱情的扑杀者。女儿长安的婚姻被她设计破坏,儿子长白的婚姻被她一再疏远;她变得孤独,她需要孩子的陪伴,孩子一起变得孤独,离开了平凡的生活。曹的一生是女性生涯中最惨淡的。她几乎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被谋杀的奴隶,又是迫害女奴的奴隶主。这种非人非鬼的奴隶职业已经进化了几千年;但是没有谢幕,所以张爱玲在小说的结尾写了一句具有无限启示的话:“三十年前的月亮已经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已经死了,但是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完不了。”
《十八春》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上海。年轻女孩和她的同事沈相爱了。她的姐姐曼璐因父亲早逝而成为舞女养家,并在尘埃中选择了朱投机理财,企图将一生托付给她。当她嫁给朱时,她要的不是奢靡,而是一个安定的家,但命运又捉弄了她。对早有非分之想的朱,在富甲一方后更加肆无忌惮地玩弄女性,而曼璐的求生本能促使她不择手段地牺牲了,希望能拴住的心。满震被关起来后,曼璐告诉找上门来的石俊,满震嫁给了曾经是她未婚夫的张玉进,从而断绝了石俊的念头..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倒台后,曼璐外出当舞女为一家六口承担生活重担,本该博得大家的同情,后来却成了姐姐幸福的“拦路虎”和“小人”!
是什么原因导致曼璐对家庭的漠视做出了让人鄙视的事情?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妹妹长大后,她的姐姐也找到了工作,曼璐也想过正常的生活——有一个自己的小家庭。所谓的“家”确实存在,甚至还发了财,但她老公不是一个守规矩的人。她害怕失去他和这个她终于拥有的所谓“家”;这时,她觉得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她认为,在当时的上海,一个弱女子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养活一大家子。她不得不成为一名舞蹈演员,然后成为一名妓女。我为此失去了爱情,身心备受摧残。现在有个稳定的小家庭也是奢望,所以她的心理慢慢开始不平衡。尤其是,我看到我的妹妹满震现在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自食其力。有些人真的很在乎很在乎她,未婚夫也喜欢她,现在老公也很爱她。此时曼璐对社会的无奈和仇恨,全部转化为对姐姐的嫉妒和怨恨。为了稳住老公的心,保住这个家,姐姐曼璐居然听从了妈妈的“妈妈经”——通过肚子生孩子,不惜代价把姐姐的美貌和贞洁设计成帮凶。她为了自己的利益失去了良知;结果她不但没有改变命运,反而一步步走向绝境。“太阳照在曼璐的画像上,镜框上的玻璃反射出一片白光。下面的照片根本看不见,只有玻璃上的一层浮尘。”
相框里的照片甚至看不清楚,当然是因为玻璃的反光;但张爱玲的描写也颇有意味,引导读者思考曼璐的一生。她虽然活着,却活得没有灵魂,活得轻,死得也一样,只留下一层浮尘。曼璐逐渐从受害者演变成扼杀他人幸福的“凶手”,这是无爱的社会造成的。在那个“拜金主义”的时代,女性没有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一个玩偶,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这使得女人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所谓的“利益”。
《沉香:第一炉》中的上海姑娘葛,原本是一个来自破碎家庭的小姐。因为要读书,她被迫依靠一个姨母,这个姨母是有钱人的小妾,能够勾引男人。卫龙明明知道环境不好,但她想,“只要我堂堂正正,就不怕她不懂礼貌,不怕外人说闲话,我就看我的书。”但三个月下来,“她已经对这里的生活上瘾了。”她变了。她执着于普通女生向往的一切,比如吃饭穿衣玩乐。是无法控制的物欲让她在现实面前迷失,逐渐成为姨妈勾引男人的诱饵。她有了追求新生活的想法,但正如姑姑所说,“我怕我回不到原来的环境了。”第一,她斩钉截铁地宣称要回去,买了船票,收拾了东西,可是到了就病倒了,她怀疑病情“可能是半自愿的;也许她下意识的拒绝回去,她是故意拖延的……”卫龙抵挡不住物欲的诱惑,却留了下来,留在了她知道很可怕的“闹鬼世界”里。她所有的挣扎,都以对姑姑的一句话结束——“你让我慢慢学!”
葛卫龙从一个单纯、自信、想保持个性完整的女孩,变成了幻想的贬值、自信的幻灭、个性的丧失。这个过程是对她之前“出淤泥而不染”幻想的有力嘲讽。对葛来说,去香港的姑姑家是一个“闹鬼的世界”。她要住姨妈家,就得服从姨妈的安排,这就导致她成为一个有情有色有聪明的成熟“女人”。正是因为这种无爱的家,这种扭曲的财产,才诞生了扭曲的“人”,同时扭曲的“人”又延续了扭曲的家。
作者通过这些作品,揭开了病态社会的一角,展现了温情下的“秀”,亲情下的残酷,以爱的名义进行的交易。她小说中的“家”是畸形的、破碎的。无论是《金锁记》中的封建家庭,还是《十八春》中的普通家庭,小说中的人物都被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的生活散发着从古老的根源中汲取的城市社会的浓烈铜臭味,他们都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以金钱为纽带的关系。“每个人都被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打破头都出不来。”这是张爱玲小说中很多女性的命运。他们要么在家里被消灭,要么被家里抛弃,在外面被消灭。家离不开他们,但家从来都不是一个提供活力的神圣之地。
第二,金钱欲望膨胀导致人性扭曲。
《金锁记》中的曹是一个被金钱欲望和情欲异化了的女人。由于性和情感的空缺,人性中的负面因素潜伏滋长,发展为对金钱的变态追求。这是一个在特殊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人。她也是一个把自己锁在金枷锁里的女人。她是一个从金钱的牺牲品沦为金钱的奴隶,逐渐失去人性的女人。曹与蒋先生的婚姻并不美满,但曹的青春和健康是用蒋家的地位和金钱换来的。贪婪的哥哥和嫂子把她作为摇钱树卖给了的蒋家,在那里她被嘲笑。因为她的丈夫是一个“废人”,他没有能力支撑这个家,更不用说出去做官,赚一些钱让他的生活更轻松,所以她不得不考虑她未来的生活。因此,当丈夫和婆婆相继去世后,曹只有通过争夺婆家的财产来规划未来。曹的人格变异有其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其变态行为的形成主要受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首先,她是一个被买卖婚姻制度迫害的女人,但是知道婚姻是一个陷阱,是有金链子的监狱,她还是愿意跳进去,因为她喜欢钱。不同的是,她一边堕落一边挣扎着复仇,对金钱的疯狂追求使她成为一个畸形变态的女性形象。曹乔奇一生戴着封建枷锁和沉重的金枷,压抑着自己的情欲,踏入了没有光明的地方。从此她失去了理智,变得乖戾残忍,开始用变态的方式报复身边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孩子。正是因为曹一生金钱意识强烈,却又无法摆脱封建婚姻制度,才使她以现代物质生活的欲望扭曲了封建吃人的本性。generate产生了比封建时代更强大更可怕的能量,疯狂地毁灭着自己和他人。然而最后她无法平衡自己病态而不完整的心理,带着金链子度过余生。在曹的身上,聚集了所有女性的缺陷和不幸。这是一部惨痛的血泪史,也是一部令人作呕的丑恶史。由于长期受封建文化的浸染,像乔奇这样的女性意识早已僵化变形,最终未能自救。
作者还塑造了一个被金钱欲望异化的悲剧女性——香油美人隐帝。她和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她更注重“怨”,没有泼辣劲。《怨妇》的女主人公隐帝和所有的众生一样,都无法摆脱生活的困境。她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她是和哥哥嫂子一起长大的。她原本是个“香油美人”,年轻貌美,但哥哥嫂子贪财,耽误了婚事。自觉拒绝了奶奶介绍的药店小刘,选择了有钱的盲人姚。按理说,如果一再坚持,她的哥哥和嫂子也不会强迫她嫁给姚瞎子,因为以前已经成功地拒绝了哥哥和姐姐包办的婚姻。在姚家和刘家的两次婚姻中,她也深思过,但最终因为“受够了没钱的痛苦”,她自愿选择了有钱的姚瞎子。因为出身低微,隐帝的婚礼冷清了,她的回归也一拖再拖。老太太对她冷嘲热讽,大嫂们也冷冷地看着她;连仆人都对她冷嘲热讽,自相矛盾;三奶奶丢了首饰,但显然是三老爷偷的,但人们首先怀疑是隐帝...小说中的隐帝因为害怕生活贫困而选择了一个失明的丈夫,但她结婚后,因为地位低下而受到嘲笑和欺凌。可见,金钱在当时的人们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成了金钱的囚徒。在这种情况下,隐帝自然而然地逐渐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思想恶劣、“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普通人。对女性的抱怨充分体现了女性在经济压抑下的惊恐和无助。
第三,被压抑的情欲导致女性心理扭曲。
历史的重负和现实的挤压扭曲了女性的心灵。无爱的婚姻,就像一把锁,锁住了女人的生活欲望,当这种欲望无法以正常的方式得到满足时,它就调转方向。《金锁记》将女性情欲的异化和生活的秘密揭示得淋漓尽致,令人震撼。性意识是一种自我意识,是人格发展的必经阶段。性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是人格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曹生活在“抑人欲”的文化背景下,生活在一个对性讳莫如深的时代。封建婚姻、伦理道德和金钱枷锁剥夺了她作为一个正常女人满足“性”和“欲”的权利。曹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性欲不可抑制地得到发泄,他变相地“作恶”。欲速则不达的压抑并没有使曹的自然欲望消失,反而更加刺痛了她的性心理。她用更疯狂的虐待狂行为扼杀孩子的爱情,从他们重复自己的悲剧中获得快感。曹从一个被侮辱的人变成了一个乱伦的荡妇、嫉妒的母亲和虐待狂的婆婆。这是一个破落女人的故事。她让新婚的儿子陪她熬通宵烧烟泡,打听儿子媳妇的床。她还在牌桌上公布了媳妇的隐私,她妈羞红了脸,媳妇几乎要疯了,却得到了发泄的满足。这是她长期性压抑导致的心理扭曲,也就是无意识的乱伦意愿。“这是这些年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但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还不到一半...现在,她连一半都留不住了——他结婚了。”这样想,你就“把一只脚放在他的肩膀上,轻轻地踢他的脖子”[4]下意识地把儿子当成你想要的男人。但她必须是母亲,只能通过询问“隐私”和折磨儿媳妇来满足自己的邪念。因为缺乏情感,曹不让别人得到的幸福。干涉儿子私生活,给儿子娶妾,两个年轻女子被她折磨致死。对女儿长安更是无礼。她也用这样的辱骂扼杀了女儿的爱情,毁了自己的婚姻。当曹在心理上扮演一个“虐待狂”的性角色时,她在生理上正在遭受一个正常女人最痛苦的“虐待”,而这种被蹂躏的快乐完全接近于病态的自虐。虽然她有过挣扎,但她大多认同生活的贫瘠。她把自己幽闭在家里,在家里建立了一个疯狂的世界。正如媳妇志寿所说:“夫不像夫,婆婆不像婆婆。不是他们疯了,就是她疯了。”[5]晚年的曹不断地以这种方式与子女作斗争,实际上是她一生被压抑的情欲的反映。她故意让儿媳妇伤心,因为她在她们身上找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嫉妒她们的性生活,所以她近乎变态地报复,正是因为她从来没有过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了女儿的婚姻,因为她敌视男人,因为她被她爱的男人骗了,心理变态。性压迫是违反人类生理自然规律的,也会造成人的压抑和禁欲,使禁欲者的性格扭曲,变得暴力、孤独、残忍、多疑、变态。曹把自己置于婚姻、金钱和情欲的三重枷锁之下,疯狂地堕落扭曲,成了一个大反派。
抱怨女性也是一部渗透了性欲等原因的小说,揭示了外界压力对女性造成的心理扭曲。经济地位低下让隐帝矮化三分;情欲再次折磨着隐帝。情欲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奢侈,但隐帝的这一基本要求却无法得到满足。被金钱捆绑在一起的隐帝对钟先生没有感情,所以她同情钟先生。当她遇见三师父庆祝生日时,她用生命去寻找爱情的满足。然而,三爷在关键时刻权衡利益,使隐帝的愿望落空,她深受伤害。隐帝害怕被别人抓到,并联想到婆家的刻薄和歧视。她充满恐惧,巨大的压力迫使她自杀。这不是英雄式的殉情,而是强大的外界压力下的无奈,表现了人生的悲凉。虽然自杀未遂,但这种情欲造成的折磨影响了下一代。后来,散叶因为他的爱情恩怨报复了隐帝。得不到她就去挖她的心——儿子羽西。三爷教余抽烟嫖娼,伤了母亲的心。在小说中,描述了当和三爷单独相处时,她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钟爷已经死了。她感到极度沮丧、沮丧和愤怒。他把钟大师的念珠一颗一颗地折断,可见她怨恨之深。当隐帝去寺庙祝老人生日快乐,但她没有看到第三个主人,她就拿她手里的孩子出气。“她把孩子抱得紧紧的,恨不得她是一只猫,或是一个枕头,好让她使劲捏。”后来,她辱骂儿媳,幸灾乐祸地看着亲戚倒霉...这些根深蒂固的积怨变成了仇恨,隐帝以畸形的方式反抗,但这种反抗是如此的无力;更可悲的是,经过如此微弱的反抗,隐帝又回到了屈服:她只发泄怨气,不伤害任何人的一根头发,但最终她还是一无所有,处处荒凉。隐帝的变态心理被张爱玲描写得淋漓尽致,她极度苍凉。同时,她也揭示了人类的弱点是造成生活困境的重要原因。《苦女》通过女性外在的压抑、自我的压抑、怨恨,突出了人物命运的悲凉,表达了张爱玲的“最想说的话”,即她对人生的看法。对于生活,张爱玲关注的不是飞扬活泼的一面,而是“生活困境”和“生活荒凉”的一面;对于人,张爱玲更关注被忽视的普遍人性——物欲和情欲;对于女性,张爱玲更注重揭示女性自身的软弱和不愿自拔。以此来引导人们面对惨淡的人生,正视人生的困境,进而奋进拼搏。
生活是一件华丽的长袍,好像上面长满了虱子。张爱玲对女人爬满虱子的揭露,达到了当时其他女作家达不到的高度。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环境的影响,她对人性和人类文明深感失望。通过对饮食男女的描写,现代人尤其是女性的灵魂千疮百孔,作品中透着一种苍凉和绝望。尤其是通过《金锁记》中曹的形象,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那一代人精神品质的复杂性和这些复杂可怕的人际关系所编织的社会网络,深刻地体会到那个封建社会的丑恶本质和各种生活。
总之,张爱玲的小说是一种悲观的叹息,一种女性的、敏感的、细腻的叹息!
时代、国家、革命等所有的大话题都集中在家庭生活的一个场景或一个角落里。社会的波澜遥远而短暂,那些平凡的悲欢离合却历久弥新。其间的波折起伏,才是人生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她笔下的人物“只是弱小的凡人,没有英雄那么强大,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总量”。尤其是《金锁记》中的曹是对张爱玲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位女性。给她的是生活的无奈和男权社会中女性生存的艰难状态。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打破了传统爱情悲剧的深层结构,以“爱”的世俗性消解了爱情的神圣和纯洁,以女性的视角看待女性。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审视女性的自我意识,把笔触伸向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结构的最深处,揭示了中国女性依附男权的“原罪”意识。
参考文献:[1]张爱玲选集第二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2]张爱玲选集第四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3]刘凤杰、文雪、黄玉荣《张爱玲的影像世界》,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4]张爱玲选集第二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5]张爱玲选集第二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10.指导:木橙。怪物改版: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