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是什么?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是指举荐贤能之人,于内不回避亲属,于外不回避仇人。
原文: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翻译: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人人都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选自:《左传》。
《左传》鉴赏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