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荣耀还不够,华为手机必须冷藏,鸿蒙才可能成功

转眼间6月将至,华为鸿蒙系统即将亮相,虽说临门一脚,商标被他人捷足先登,但仅用英文名也颇为国际范儿。商标问题不大,华为尚且把握得住,问题的关键是:鸿蒙的商业化能否成功?

如果华为鸿蒙想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仅仅卖掉荣耀还不够,华为手机必须冷藏才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过去的经验,另一个就是 科技 商业化的特点。

微软的Windows和谷歌的安卓是商业上最成功,苹果的IOS则另当别论。微软和谷歌的成功在于市场优势,微软是软件公司,谷歌是互联网公司,电脑和手机厂商对于两者欢迎之至,原因是没有利益冲突,甚至操作系统的成功,还能拉动硬件产品的销售额。

其实,微软初创之际,虽然IBM对其怀有防范之心,但是反垄断的限制,迫使IBM不得干涉兼容机的出现,IBM制造出第一台商业化的个人电脑,却不能限制其他厂商复制,而微软的成功得益于兼容机市场的广阔,而微软的姿态低,更没有涉及硬件制造。

同样,谷歌的安卓系统的成功,虽然得益于谷歌互联网服务的成功,但是小米等手机厂商愿意接受安卓系统的主要原因是谷歌没有从事手机的生产与制造。1991年后,微软奠定市场地位后,才逐步发布 游戏 主机、平板电脑等硬件产品;谷歌也是遵循这样的发展道路。

操作系统若是想打开市场,关键是流量,搭载的机器数量越多,操作系统的用户越广泛,操作系统就越成功,多数人会认为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技术高超,肯定会大受欢迎。事实上,在 科技 产品商业化的道路上,技术固然重要,却不是市场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 产品成功的因素是 科技 浪潮和用户需求,比如短视频浪潮、社交浪潮等等。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并非是顶尖工程师,曾经在发布会上,乔布斯就曾遭遇Java工程师的诘难:乔布斯,你究竟懂不懂Java?

乔布斯不紧不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你们知道吗?当就产品进行讨论时,并不会去看看有哪些技术,而是在想用户需要哪些产品?其实,微软和谷歌所处的时代,操作系统是刚需,如今华为所处的时代,鸿蒙并非是刚需。

虽然华为出售荣耀品牌,但是还不够。根据微软和谷歌的经验,华为手机必须要冷藏,其他厂商才能安心接受华为的鸿蒙系统,否则鸿蒙系统始终是小而美的产品,永远无法打开市场,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华为想站着把钱赚,其他厂商绝不可能搭载鸿蒙系统。

哪怕其他厂商愿意搭载,恐怕也是冲着鸿蒙的流量而来,这本身与华为手机冲突!估计华为的下一步就是宣布华为手机无限期冷藏,直到国内的芯片制造能力赶英超美为止。对此,您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