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经”字是什么意思?

孔敬大师《地藏菩萨许愿经》札记:

结尾有个‘精’字,是一般题目。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都尊称为‘经’。这个称呼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在中国人和佛教来到中国之前,中国人把古代圣贤和圣贤的教训称为“经典”。比如儒家有十三经,道家老子尊之为道德经,庄子尊之为南国经典,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古圣先贤之教。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的人们对它推崇备至,称之为经典。根据经典中的解释,梵文原文叫做‘修多罗’。修多罗本来是线的意思,因为过去佛经都是用扇贝写的,写完之后两边打洞,用绳子绑起来,所以叫线。中国人不尊重这条线,中国人称之为京。

它在修多罗里有一些意思,通常有五个意思。第一个是‘喷涌的泉水’的意思,像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泉水,学佛讲经很有意思;我们现在讲的东西很吸引人,越读越有趣。不像世俗人物,报纸杂志看一遍就不想再看了。为什么?味道一旦没了,就没了。这个味道很淡,不浓。世界上好的文学作品大家都喜欢读,读,但是你读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不想再读了,那味道比报纸杂志强多了,读十遍,几十遍都可以。但是经典不一样。经典的味道永远不会下降。我们可以做个对比。中国文学名著,四大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你能看几遍?看了十遍二十遍,却不想看。告诉你,我看过十几二十遍,学生时代的。这么大的一本书,我告诉你,这本书我从头到尾看了最多一个星期。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看中国的古典文学小说,但是初中一年级以后就不看了。这东西没味道。而你从小学开始读的四书五经,中国古代文学,在你胡子白了的时候依然有味道,但依然很好吃,与众不同,有意义。佛经的味道更浓。如果你能进入佛教的大乘经典,你就不会再想去读世间的经典了。过去初学的时候,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找不到很多中外关于心理学的名著,也没有看完。以后接触佛教的时候,接触到了佛法的唯识。这和世间所有的心理学相比,只有佛法的知识是天壤之别。佛教气息浓厚,如泉水喷涌而出。

第二层意思是‘生’,能生出一切精微的善法。读了佛经,你的心是好的,你的行为自然也是好的,这就导致了你的性德,所以这种善是不要学的。第三层意思是‘绳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决定性的标准,一个真、假、义、是非、善恶、利益的绝对标准。绳墨是一种比喻。大概在中国,现在还有木匠锯木头,用斗拉黑线,然后跟着锯。现在西方人不用这个东西了,就是标准的意思。第四层意思是‘展示’,可以展示真相。第五个意思是‘郝杰’,意思是贯穿一切规律。如果要用,我们说的是科学判断,也就是篇章和句子的学习;它的文本组织自始至终一脉相承,有条不紊,取此意。正文结构严谨,思想体系非常清晰。修多罗有这五层意思。

也有很多意思,就像《华严经》里的凉主讲十个意思,华严以十代表圆满。但我们通常用‘一贯之法’这个词来解释经典的意思,这个词是通用的,解释得很好。“贯”就是贯,也就是结的意思,也就是佛陀的说法非常有条理、有层次、有秩序,这就是科学判断的科学。中国在后来的学术界有了所谓的章句之学。实际上,章句之学是由佛经、判词之学转变而来的,佛教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很深。拼音也是从华严字母学来的。这种渗透的意义。“拍照”就是拍照,就是随便说说一个春天。在这里,味道是无穷无尽的,它能深入人心,当你接触到它,无法停止阅读时,你会很开心。它有这种力量。而且这种法味永远不会消退,越深入越浓,这是世界上任何一本书都做不到的。它有如此强的接受度。‘常’就是它讲的理论方法永远不变,超越时空。三千年前的古代,遵循这些理论和方法取得了成就。三千年后的今天,现代人用这种方法,这种理论,也能达到同样的,超越时间。古代印度人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现在中国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实现,超越空间。延时作品,这是事实。“法”就是法律法规。如果你按照这个方法练习,你将决定成功。经典有四层含义:通透,不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