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问你一个关于宗璞红豆的问题。
《红豆》出版以来,由于当时读者理解红豆的视角和主题不同,以及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读者解读出现分化,政治问题纠缠较多,在1958的“反右”风暴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严厉批判。遗憾的是,生活在当时环境下的作家,在《红豆》出版后,并没有重视读者的关注和知识分子的推崇,而是一味地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红豆》。具体来说,孙在《人民文学》7月刊上批评几种毒草的两篇文章,以及这是怎样的一种创新——由本刊编辑部整理,发表在《人民文学》6月刊上,无疑把红豆撞进了死胡同。孙在文中明确指出,“小说《红豆》也是一种杂草。被党教育了六年的女主角蒋梅,回忆起她那个对人民革命极端敌视,解放前逃到美国的贵族大学生,是多么的惋惜、失望、难过。”更让人心酸的是,1958的7月,北京大学海岩文学社召开了一个题为“红豆的问题出在哪里?”座谈会送红豆给死人。几乎所有与会者都或坚决或言不由衷地认定《红豆》是一部宣扬小资产阶级爱情至上、暴露作者思想改造不彻底的烂片。
内容概述
作品通过大学生蒋梅和祁红因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不同而发生的爱情悲剧,讲述了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面前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故事。爱情虽然是故事内容的主要承担,但不是作品的主题。作家想表现的就是这种人生在十字路口的挣扎。世界纷争,岁月留下了一些难忘的回忆。当蒋梅意外地面对这两颗颜色仍然“非常均匀明亮”的红豆时,一段不寻常的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宗璞的《红豆》用倒叙的方式,描写了民族解放前夕,女大学生蒋梅与青年银行家祁红的爱情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艰辛曲折的心路历程。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悲剧,表达了一个面对时代巨变,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和未来的人生命题。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激情,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在短短的篇幅里表达了知识分子自己的叙事视角。虽然是表面的,却含蓄地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巨大痛苦与巨大欢乐交织的时代洪流中所面临的人生抉择和内心矛盾,凸显了作者在当时特殊时代对年轻人的爱情观和人文关怀。
评价
宗璞的《红豆》发表于1957年反右斗争初期。红豆被视为宣扬资产阶级爱情观、展现资产阶级“人情味”的毒草,被批评为文学上修正主义思潮的范例。批评家认为,《人民文学》实际上是向读者推荐了红豆这样的毒草,实际上助长了文艺中的反党逆流,《红豆》被批判的时代埋没了,作者被迫放下了笔。只有当年看过这部小说的人才记得它的美好。当红豆在20多年后作为“重播花”之一在1979再版时,赢得了众多新老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小说《红豆》就像书中女主角蒋梅手里拿着的红豆一样,依然那么鲜艳,散发着不可磨灭的艺术感染力。这部小说有积极的政治倾向。作者写出了青年学生萧肃和蒋梅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向往,歌颂了他们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为彻底推翻腐朽没落的国民党统治而开展的学生运动。通过蒋梅和祁红的爱情悲剧,用艺术的手段表明爱情也具有阶级性,这种阶级性受到现实生活中政治立场和人生观的制约。尤其是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当双方的爱情和理想无法统一,发生冲突时,必然会产生矛盾、痛苦,甚至爱情的幻灭。作者把这段爱情放在一个非常时期来描述它的孕育和崩溃,目的是说明爱情不可能包罗万象,取代一切,主宰一切。恋爱中的恋人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天堂里,而必然会受到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爱情情节
起初,蒋梅和祁红的爱情充满了浪漫色彩。* * *相同的爱好和相互的仰慕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心里只有爱,只有诗,只有音乐。他们只看到两张脸上的光彩和热情。和所有恋爱中的恋人一样,他们觉得周围的世界是那么美好。宗璞的文笔优美抒情,把蒋梅和祁红的初恋渲染得如画如画。但人终究不能脱离社会和现实。蒋梅受到萧肃革命思想的影响,受到学校里迎接解放气氛的鼓舞,得知了父亲含冤而死的真相。她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原来那个从另一个世界来的清高少女。她明白了为大家摆脱苦难,过上真正的新生活而奋斗的道理。她积极参与这一行列。她的改变引起了和祁红的分歧和争吵。齐虹认为,人活着是为了自己。他讨厌人类,认为不管是谁,都是互相利用。他想要他的爱,一切都服从他。就像一个活在梦里的人,除了物理,音乐,爱情,什么都不在乎。蒋梅和祁红是两个人生观不同,走在不同道路上的人。如果说这些不同的差异引发的争吵是隐藏的爆炸物,他们如胶似漆的爱情依然将他们维系在一起;那么他们分裂的原因就是导火索。当蒋梅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十字路口时,她会跟随祁红去美国,享受和平富足的生活,享受爱情的温暖和甜蜜。或者留在家里,留在革命队伍里,留在母亲身边,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奋斗。蒋梅的选择是痛苦的。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蒋梅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她被称为资产阶级的“人情味”。蒋梅对彩虹的爱没有改变,尽管他们是如此的不同。但她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闯入她生活的男人,除非她死。正是因为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她的选择才显得格外艰难和痛苦。她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忍受爱情不可抗拒的诱惑!作者正是通过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这种选择的艰难,突出了女主人公对革命事业的向往和对革命早日成功的希望。她失去了一生中最珍贵的爱情,却从革命工作中获得了新的热情。从作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深深热爱。他们是那么的坚定和执着,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爱情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爱情的故事因为中间的痛苦而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