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尔·莫比·迪克的资料怎么样?
1.人与自然
地球上的一切,就我们现在所知,无非是两大类,即人和自然。
人与自然构成了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个世界错综复杂,源远流长。
时至今日,我们所熟知的作为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它们长期有序地进化着,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永远不会停止,除非我们脚下的地球崩塌,消失,不复存在。
人类和自然是地球上的两个主角,他们通过和谐和斗争形成了历史的延伸和变化。
从相互依存的角度看,人与自然是兄弟;从相互征服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是对手,所以完整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既和谐又斗争,这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写照。
我们认为,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最初原始人为了生存和进化,躲避自然灾害,后来与自然和平相处。后来,他们开始试图征服自然,以获得地球上的霸权。基于地球,他们开始攻击山脉、森林、海洋和天空...他们都攻击自然,他们成功了,占了与自然的战斗。
从血洒利剑到现代意义上的高科技,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现代意义上的征服自然缺少了一些直观和激烈的元素,但却从未停止。
如果我们总结一下大自然的发展,那么它的主题就是不断地与人类斗争,不断地躲避人类的入侵,不断地在人类的利用下造福人类,却不断地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不断地报复人类...表面上看,大自然逐渐被人类驯化利用,对人类的危险越来越小,但双方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谁是最终的赢家还远未可知。如果真如某些先知所说,人类终有一天会被毁灭,那么毁灭人类的那只手一定是大自然,然后它会自然恢复本来面目,人类又会从类人猿发展而来。这将是一个多么不幸而漫长的循环啊!
人与自然的关系之所以被反复讨论,是因为动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已经灭绝的恐龙是大熊猫,还有很多种类没有灭绝,正在逃离或对抗人类的动物是。
本书的两位主角之一莫比·迪克也是如此。
2.亚哈和莫比·迪克
本书的主人公亚哈船长和莫比·迪克莫比·迪克是一对尖锐的矛盾,代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强烈冲突。
用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衡量,这种冲突的发生是客观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非常生动的体现。
亚哈船长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的代表,他是人类派来征服自然的。
他是一个普通人,却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各种美德,比如坚忍不拔,不为名利所动。但同时我们也在他身上发现了疯狂、自私、任性等种种劣迹,让我们对这个形象有了全面、立体的认识。
从他的德行来看,他几乎是神,让人相信,让人激动;从他的阴暗面来看,他越来越接近莫比·迪克,成为一个恶魔,让人感到恶心和可怕。
正因为如此,亚哈船长是一个真实而强大的人,只有他才能完成人类赋予的消灭莫比·迪克的使命。
对亚哈来说,这个使命是神圣的、历史性的。
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是由无数个像消灭莫比·迪克这样的过程组成的,每个过程都有一个亚哈作为领袖。
这个领袖属于亚哈。
因为亚哈像神一样强大威严,他也确实是人。
人类不可能靠神力征服和改造自然,那只是一个被称为神话的美好愿望。
亚哈承担了攻击自然的使命,赢得了所有勇敢的人的尊敬和爱戴,他引起了退缩于自然的懦弱者的恐慌甚至仇恨。
于是,人类的矛盾就出现了,并且一步步加剧,仅次于人与自然的矛盾。
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内部矛盾,克服自身弱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与自然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亚哈船长消灭莫比·迪克的过程包含了上述所有因素。“裴廓德”是对人类社会本身的高度概括,是那个时代人类状态的一个缩影。
亚哈船长消灭莫比·迪克的过程是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的一个凝结,是无数次殊死搏斗中的一次。
莫比·迪克,即莫比·迪克,是自然的代表,当然也是自然阵营中最杰出的代表。莫比·迪克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同样强大的自然的具体体现。
大自然是由强大的莫比·迪克和无数平庸的其他人组成的,就像人类是由强大的亚哈和无数平庸的斯达巴克、斯塔布和弗拉斯克组成的一样。
大自然丰富而慷慨,是人类的依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库,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没有它,人类将不复存在。
大自然是吝啬的,它从不给予人类任何东西,人类从它那里得到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索取甚至掠夺来实现的。
所以,人类搞不清自然是恩人还是敌人,或者说是恩人是敌人。恐怕它自己也想不通,所以才这么矛盾。
但就鲸鱼而言,自然与人类的冲突只能是你死我活的冲突,因为人类的行为只是在鲸鱼身上展现了自然最残酷无情的一面,同样,鲸鱼也只是用绝望的反抗和阴险的报复来回报人类。
在如此众多的矛盾中,产生了无数的冲突。
莫比·迪克扮演着自然的首领,假装是自然的守护神,所以亚哈和莫比·迪克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自然与人类的冲突中,胜负非常重要,影响着世界的未来,自然也决定着人类与自然的命运。
结果,亚哈和莫比·迪克一起死了。这是什么意思?
人类和自然谁也征服不了谁。它们就像地球的两极,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维持着世界的运转。
人与自然是敌是友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死去的亚哈和莫比·迪克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现代人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解决。
人类如何面对自然,是人类始终面临的话题,是人类能否维持自身的一个关键。
3.裴廓德号
亚哈不是神,而是一个英雄,一个为既定目标战斗到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英雄。
那么,他指挥的“裴廓德号”是什么?
这要从“裴廓德”这个名字本身说起。
“Pequod”这个名字最初是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名字。这个部落历史悠久,以勇猛善战著称,是美洲土著民族的杰出代表。
不幸的是,欧洲白人移民入侵了北美大陆,他们残酷地屠杀了当地的裴廓德部落。随着屠杀的加剧,梅尔维尔写莫比·迪克的时候,裴廓德人已经被白人移民灭绝了,屠杀还在继续。
裴廓德部落是众多美洲土著中的一个,也是最悲惨的一个。
这样看来,《裴廓德》就是美国印第安人的一个缩影。
那么,亚哈带领这个印第安部落做了什么呢?
当时,这些有色人种在奴隶制的沉重压迫下喘息,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最根本的目的是反对白人统治,废除奴隶制,获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平等地站在社会上。
捕鲸业作为当时美国的一个缩影,与上述情况是一致的。
美国的捕鲸业起步晚于荷兰和英国,但到了十八世纪,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捕鲸国,在美国整体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举足轻重的产业,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捕鲸船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组成捕鲸船的来自美国和几乎世界各地的黑人。
然而,他们的贡献与其地位不相称。他们完全没有社会地位,要受船长、大副和其他白人高级船员的指挥和压迫。他们生活清贫,只靠一份可怜的账目作为生死的收成。
因此,《裴廓德》中的黑人和所有美国黑人一样面临着同样的历史任务——为平等而战。
这是一种强烈的民主思想,是美国内战的目标。
那么,是亚哈带领裴廓德号为他们赢得了什么吗?
事情是这样的。
亚哈同情、赞美、尊重黑人,鄙视视黑人为劣等的所谓文明,愿意为黑人争取平等。
于是我们不禁要说:作为残酷而没有人性的统治者,他们的“白”和白鲸特征相似的“白”在这里不重合吗?
这不是巧合,而是梅尔维尔启发的设计。
不幸的是,作为美国黑人在奴隶制下挣扎的象征,裴廓德号最终全军覆没,而莫比·迪克这个让黑人备受煎熬的巨大白人恶魔却和他们一起被卷入了历史的漩涡。
要奋斗,就要有牺牲。这是黑人的代价,民主,不可避免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代价。
这就是这场悲剧的意义。
他们失去了身体,但他们的精神是不朽的。
4.梅尔维尔和莫比·迪克的命运
认识和理解梅尔维尔是理解莫比·迪克的关键。
读完莫比·迪克,梅尔维尔一眼就能看出来。
在讨论了梅尔维尔和莫比·迪克之后,我们发现他们的命运是多么相似。
梅尔维尔的祖先是苏格兰的一个名门望族。早在梅尔维尔祖父那一代,他们就已经来到美国,参加了独立战争,有一定的影响力。
1819,梅尔维尔出生于纽约。本来梅尔维尔可以在上流社会度过一生,但不幸的是,在他刚刚步入青年时代的时候,他在纽约做进口商的父亲破产了,家里顿时由富转贫。
那年梅尔维尔十二岁,父亲的去世让他的家庭雪上加霜。十五岁时,梅尔维尔经过两年的学校生活,不得不步入社会。
他从银行职员做起,做过职员、农场工人、小学老师,尝过酸甜苦辣。
1837年,18岁的梅尔维尔,满怀怨恨和社会冲突,逃到一艘帆船上,开始了他的航海生涯。
第一次航行只是激起了他更强烈的欲望。从1841开始,他开始登上捕鲸船当水手。
在随后的三年里,梅尔维尔随捕鲸船游历了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而且,他和捕鲸船上的其他伙伴一起,反抗捕鲸船上的暴政,因暴动等原因被囚禁。
后来梅尔维尔加入了美国号航空母舰(USS America),在舰上服役,直到1844年在波士顿靠岸,结束了他的航海生涯。
1841到1844这段航程对梅尔维尔的生活影响很大,相当多的时间是在捕鲸船上度过的,所以梅尔维尔的思想基本奠定了。
坎坷的经历,丰富的人生,强烈的思想,构成了梅尔维尔日后写作生涯的基础。
他的作品是他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莫比·迪克的创作始于1850年2月,出版于1851年夏天。
那年他三十二岁。
这应该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还债应该创造更大的辉煌。
现在的读者是想象不到的。现在看来,这部美国文学史上的史诗在当时不仅没有引起轰动,反而受到了很多批评。
然而,令人遗憾和不解的是,莫比·迪克并没有给梅尔维尔带来应有的东西,因为梅尔维尔的同时代人并不理解这部作品,他们没有认识到他在文学上前所未有的价值。
梅尔维尔活着的时候,没人认识他,更别说把他当大师了。他仍然是个无名小卒,靠微薄的薪水度过余生。
于是一个伟人被杀,身败名裂,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悲剧人物、悲剧作品、悲剧作者和悲剧结果都是围绕着麦尔维尔和莫比·迪克展开的悲剧。
创作悲剧作品本身并不是悲剧。只有创造悲剧作品的人成为真正悲剧中的主角,才能产生真正的悲剧。
1891年,梅尔维尔在世人的冷漠中,死在了他的出生地纽约。他去世三天后,《纽约时报》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刊登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但是莫比·迪克花了更长的时间来吸引注意力。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尔维尔的下一代读到它,有人惊讶地说,天哪,这是一部杰作!
今天,梅尔维尔和莫比·迪克是美国乃至世界上研究最广泛的作家和作品之一。
梅尔维尔的一生是挫折的一生,悲伤的一生。
梅尔维尔的《莫比·迪克》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蕴含着力量和思想,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史诗。
由富到贫决定了他坎坷而闪亮的命运,而他生命和作品的力量则是由他激烈的命运和不断与之抗争决定的。
所以我们想到中国的曹雪芹,他和梅尔维尔是多么的相似。
于是,从贫穷到富裕,不可能有不会思考或不会思考的伟人,而会思考和思考的伟人,都是在从巅峰跌落到谷底的过程中呐喊产生的。
5.跟随亚哈消灭白鲸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翻译外国作品,作者和译者都是作品中的另一个人物,虽然他没有出现在读者面前。
只有把自己溶解在其中,你才能感受到它,才能反映出它。
因此,任何作家和翻译家都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而不是一个机械论者。
在创作和翻译的过程中,做一个有激情的人比做一个机械论者付出的要多得多。
我翻译《莫比·迪克》的过程就是跟随亚哈毁灭莫比·迪克的过程。
当亚哈带领他们登上楠塔基特岛的“沛国”号,开始他们伟大的一去不返的航行时,我也跟着亚哈船长上了“沛国”号书房。“风萧萧水寒,壮士去而不返。”我背了中国的这首诗,真的很适合用在这里。
于是我成了裴廓德号的最后一名水手。虽然船上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但我还是像最初的费达拉等人一样躲在船上。直到裴廓德号在南太平洋沉没,我才和以实玛利一起回来。
回来后,我坐在书房里,仿佛做了一场英雄梦。
只是除了把故事翻译给你听,我没有为《裴廓德号》做任何努力。每个被这个故事感染的人都自责,真的无能为力。
比起阿哈蒙,我觉得自己轻如鸿毛。
不过,姑且称之为一个走进赛场为他们加油的人,一个在他们离开后为他们流泪的人,一个把莫比迪克炼成鲸油的人吧!
亚哈死了,除了以实玛利,他必须回来。那时候,只有死亡才能彻底完成他们的英雄壮举和他们不可避免的悲剧。
他们不可能活着回来,因为他们绝对赢不了。
死亡是英雄的唯一选择。英雄因为最后的死亡而爆发力量,死亡是他们生命中的点睛之笔。
以实玛利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我遇到了魁魁格,塔斯提兄弟和他的大人物。我被他们黑暗身体中散发出来的光辉迷住了。
我遇到了充满美德和忠诚的星芭儿,鲁莽幽默无脑的斯塔布,快乐却平庸的弗拉斯克。他们各自的经历让我明白,他们的懦弱让我担心。幸运的是,他们终于修成正果了。
也遇到了善良的毕普,神秘的费达拉,不幸的木匠铁匠,还有几乎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手。
我和他们一起在甲板上和亚哈船长发誓要杀死莫比·迪克,在灯火通明的船头楼里放声大笑,在暴风雨中瑟瑟发抖,从高高的桅顶上展望和思考大海,在九次联欢会中欣赏表情各异的捕鲸船,在鲸鱼中体会到危险的存在...
最后,我无助地看着亚哈把他们带到死亡之穴。我含泪与他们一一告别,同时也告别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