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宗的人物轶事
同年正月,从北大医院转入一名老太太,因春节期间打麻将情绪激动导致大脑左侧内囊出血,危险期过后送到高振宗所在医院,一开始,病人因为针灸要剃头发,拒绝针灸治疗,但是看到别的患者经过一周的针灸后就能够下地,才同意针灸,后经高振宗针药结合,最终治愈。
高振宗从1972年起在诊脉的同时就加上手诊,被当地群众称为“神医”。1985年在医院门诊开展手诊,是北京市开展手诊门诊的第一人。
1986年4月高振宗正在医院处理病案,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找到他看病。高振宗通过手诊发现患者掌根部肾区有大黑斑,诊断为一侧肾坏死,为其开了七天的药进行调理,病情有所好转。几天后,这位同学的妻子来医院探望老公,顺便请高振宗看手诊病,他发现其食指缝下与生命线交接位置有蜘蛛样黑点,诊断为晚期肝癌,立即嘱咐病人作B超和血液化验,确诊是肝癌晚期。
1995年春,一个老太太被儿子用自行车推到医院,找到高振宗看病,诊断发现老太太舌头、嘴唇发黑,手从指尖到掌心呈黑色,看到这种情况,高振宗急忙让其儿子送其到北大医院急诊室,终因病情凶险当日下午死亡。
1997年5月高振宗去张家界旅游,在列车上做了四个小时的手诊讲座,旁边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乘客听了讲座后请高振宗看手诊,通过手诊发现在掌纹生命线旁有一红点,提醒其45岁左右注意身体,有突发心脏病的可能。后得知此人为某部委精神文明办主任。从张家界回来后,该主任打电话说要带老干部到九寨沟旅游,邀请高教授担任随队保健医生,但高振宗因工作繁忙无法成行,建议他多带药和氧气瓶。一个月后该主任打电话说,在去九寨沟的路上,他突发心梗,幸亏听从高教授的建议,带着氧气瓶才抢救过来。
1997年高振宗随中国医疗代表团到越南访问,在返回的路上为团员看手诊,发现其中一位女士头脑线低垂至小鱼际腕横纹处,且中指丘有一个环,中有三个十字纹,高振宗判断其曾自杀过三次,一问,果然如此。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振宗为著名作家、《穆斯林的葬礼》作者霍达手诊,诊断她患有忧郁症,高振宗通过精神、心理、经络疏导,为她开通任、督二脉,改善脑部供血,用拔罐从体内清出大块的黑血,逐渐治愈了病症。
2004年11月中旬,高振宗为南苑机场领导看手诊,其中有一个人,在生命线中段有一黑色斑点并有很深的放纵线,于是,高振宗提醒他近期要特别注意杜绝不良的生活习惯防止突发疾病。元旦时即接到电话:此人因饮酒过量突发心脏病死亡。
2010年12月下旬,北京市作协张先生邀请高振宗参加年末金蔷薇聚会,高振宗以工作繁忙为由婉言谢绝。张先生确坚持高振宗必到:理由是“因为你把我哥哥说死了!”高振宗很诧异:“我和他哥哥素未谋面何出此言?”原来,十年前高振宗曾为张先生手诊,提醒过他,他的生命线上55~60岁的年龄段上有突发心脏病的可能迹象,应特别注意远离烟酒和种种不良生活习惯。张先生对此十分上心,真把医生的话当了座右铭,所以身体一直健康平安。可是,张先生的哥哥2010年10月1日,在其父家中聚会时酒足饭饱后突发心肌梗死猝死,时年60岁。原来,亲兄弟姊妹之间在生命线上会有相同的遗传基因所导致的病理表现,都会面临同样的疾病危险。
普及手诊弘扬国医
高振宗认为手诊学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传承性,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他把中医手诊的特点概括为:方法简单,无创易学;指标直观,实用性强;结论可靠,准确度高;既能了解家族史、既往史、现病史,又可超前诊断。既可作为中西医现有诊断方法的补充,又能实现临床预测诊断。他除了常年为患者提供中医手诊诊疗外,还开展了大量的中医疾病预测、中医健康科学教育普及工作,他说“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中医工作者应担负起向社会普及健康教育的责任。”1985年至今高振宗和他的团队已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宣部、中国文联等部门和俄罗斯、越南、港、澳等地开展手诊讲座达1000多节,足迹遍及神州大地,受众达十多万人。他认为讲座这种科普教育形式比门诊效果好,可以提醒公众对健康的关注,还可以让潜在的发病人群防患于未然。中医手诊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边缘学科,必定会越加彰显其独特作用。
高振宗把他几十年从医和讲课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感悟,加以科学总结,撰写成一本《中医手诊学》,***分七章,20多万字,每页都配有插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其中的彩色“高氏手诊手疗图”,将手部86个正经经穴和224个奇穴相对应的手部反射区一一标出,可以依此诊治1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即使初学者也能看得明白,学以致用。
谈到中医教育时,高振宗认为,现在的中医教育存在很大弊端,甚至培养了中医的掘墓人,不少毕业生有学历、职称,但无医术,他希望恢复中医师承的传统,为中医师承开辟“绿色通道”,使中医后继有人,人才的培养是抢救中医之本。要让热爱中医的人能够学到中医、发展中医、为民所用、为民族和国家争光。他建议,要真正发展中医,就要放开,百家争鸣,百舸争流,互相扶持,不要门户之见,内耗只会影响中医的发展。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古代的四大经典要学,现代的老中医经验也要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