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公布,在其中有哪些发现?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十大新发现分别是,贵州省贵安新区赵国栋遗址、浙江宁波余姚荆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柿庄遗址、河南宜川徐阳公墓、西藏赞达龙国公墓、徐州土山二号墓,江苏省、陕西西安少陵十六号墓、青海省都兰热水公墓群学卫一号墓、吉林省图们市磨盘墓遗址。
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自主发掘的陕西省西安市少陵十六大古墓,逐级进入最终评估,最终跻身前十名。这项比赛已成功举办了30年。一年一度的大赛已成为文博界公众关注度最高的一件大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入围终评的20项考古发现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从时间上看,史前考古发现6项,夏商周考古发现4项,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发现6项,唐朝考古发现4项,宋、元、明考古发现。从时间跨度上看,参与最终评审的项目始于距今4.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历经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代。
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涉及从黄土区到江浙沿海,从西南山区到边疆地区。从遗址类型上看,包括窑洞遗址、培丘遗址、原始城址、粮仓聚落、铸铜遗址、墓葬、祭祀遗址等,还有灯塔。十六国时期发现了三座规模巨大、造型独特、结构完整的高级墓葬。出土了土雕建筑、精美壁画和彩陶俑,对研究十六国时期大型高等级墓葬的分布和结构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墓葬规模大、情况复杂,在发掘过程中,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等相关工作进行研讨。在发掘和收集资料信息方面,该墓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文物保护,采用无人机航拍、地理信息系统制图、元素分析、色素成分测定等方法,采用紫外和红外摄影等技术手段,取得了阶段性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