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课文讲解,主要从文章的内容,重点等来讲,就是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两弹成功爆炸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学习本文要随着作者的叙述,一同去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36-40自然段)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6-14自然段),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15-25自然段),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26-29自然段),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30-35自然段),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人物形象  作者笔下的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描写方法本文刻画人物采用了多种方法,主要有人物的行为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最有特色的是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巧妙地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邓稼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的那种奉献精神。

特色解读  人物形象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与众不同之处是,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一定的高度。如课文第一部分,文章叙述了一百年前后中华民族的耻辱,然后笔锋急转,镜头拉回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叙述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鲜明的对比构成了不平凡的引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的主人公出场了,文章把人物和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其次,作者十分注意挖掘人物身上体现出来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文章写邓稼先的为人与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分不开,将人物的精神与民族精神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