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征途:从月球到火星

以下是墨子沙龙“火星,中国来了”活动(2020年11月18日)的报告视频和文字整理。

20201118 火星|中国来了 郑永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_腾讯视频

漫游宜居带——地球和它的邻居们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也是整个宇宙中唯一确证有生命的星球。这颗蔚蓝色的星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生机勃勃,承载了人类一切的的悲欢离合和希望。

我本科学的专业叫“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里最重要的一句口号,就叫“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这颗星球。如果说真的有哪一天地球被破坏了,我们还有没有其他地方可去?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太阳系。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我们的地球是第三颗行星,在这第三颗行星上诞生了生命。地球所处在的一定宽度内,被称为太阳系的宜居带,也就是离太阳不远不近的地方。这里的温度正好允许水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而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生命。

第二颗行星金星,西方叫作Venus,即美神和爱神。但实际上这是一颗狂暴的行星,是一个地狱般的行星。它上面的温度是460摄氏度,大气压是地球上的90倍。我们的航天器登陆金星大概只能活三分钟,很快就没了。而且金星上面遍地是火山喷发,岩浆流动,下的都是浓硫酸的雨——这是一个不可能适宜生命生存的星球。刚刚前不久说金星上可能有生命,但是大家应该仔细看看那篇论文,那篇论文上说的是金星上空五六十公里的高度上可能有生命。因为只有五六十公里高度的温度才足够适宜,才有可能有生命,而且基本上也不大可能。结果过了没多久那篇文章又承认可能有问题,不一定是跟生命信号有关系,有可能是数据处理的问题。

那么我们只好从地球向外找,先去月球,然后去火星,沿途来看一看。

首先来看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和火星的大小对比

这是地球和火星的真实大小对比。火星的直径是地球的一半,月亮的直径是火星的一半。火星的引力是地球上的1/3,月亮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1/6。所以在火星上还能够勉强的像在地球上一样走路;如果再轻一点,引力小一点,我们已经没法走路了,可能要蹦蹦跳跳一样的走了。但相比于太阳,地球的大小只有它的130万分之一,我们太阳系的整体质量中,太阳的质量就占了99.86%,其他的行星和小行星都是微不足道的。

暗淡蓝点

这张图上的白圈里面有一个小点,就是我们的地球。这曾经是航天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张照片,叫“暗淡蓝点”。1990年的时候,“旅行者号”离开地球已经13年了,当时很多人担心它有一天会跟我们地球失去联系,希望它能够在终断跟我们之间的联系之前,回望一下地球,给我们的地球和太阳系拍一张照片。结果那张照片里面只能看到一个很大的太阳,但是我们相信在它的周围一定有地球,所以终于在它的旁边找到了,原来它是如此的渺小,甚至在这里面你都看不到月亮在哪里。这张深具哲学意味的照片,让我们狂妄的人类现出了原形,原来我们是如此的渺小,悬浮在阳光中的一个尘埃一般的星球。卡尔·萨根为此写了一本书,叫《暗淡蓝点》;还有一个同名的纪录片,都是深具哲学意味。

月亮上的月海

月亮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从地球出发走向深空的一个前哨站和中转站。月亮上有一些黑色的地方,叫“月海”,比方说大家常说的“玉兔”其实就是一片兔子形状的月海。1609年,伽利略用望远镜看月球时,以为这些黑色的地方都是海洋,所以把它们称作“月海”。实际上月海里面都是岩浆冷却之后形成的黑色的熔岩平原,并没有水。

“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

2013年,中国的“嫦娥三号”着陆在月球上“虹湾”的东面、“雨海”的西北角。2019年,“嫦娥四号”登陆在了月球背面,它刻下的这一道轮痕是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的痕迹。2020年, “嫦娥五号”从月球取样返回。中国的探月工程队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我们强大的综合国力的支撑下,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的任务,我们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

漫漫求索路——人类认识火星的历程

接下来来看看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火星。

在中日韩等东亚地区,金、木、水、火、土这五颗夜空中肉眼可见的行星,加上白天和黑夜最亮的星球——太阳和月亮,合称“七曜”。一星期以“七曜”分别命名,星期二叫火曜日,日本至今仍在沿用。星期天,太阳日,就是Sunday;星期一,月亮日,就是Monday。

航天时代以前,我们主要借助于望远镜来对火星进行观测,虽然望远镜的分辨率不高,但也获得了很多新的发现,甚至在这中间还闹出了很多小的桥段。我们原来以为火星上有人、有生命、有运河、有农业,后来我们认识到其实这些都不存在。但是我们又重新认识火星,发现火星上可能会适宜生命的存在,我们有可能会移民到火星上。

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火星绕一圈大概需要687天。地球上能够形成四季,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这个倾斜是23.5度,而火星的自转轴的倾斜是25.2度,两者非常接近,所以地球上有一年四季,火星上也有一年四季。

1877年绘制的火星地图

1877年出现了一个机会,叫“火星大冲”,也就是太阳、地球、火星在一条直线上,那时候从地球上观测火星特别清楚。当时画出来的火星地图上有一些很明显的直线条,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当时人们认为这些直线条一定是人工挖掘形成的,把它们叫做“火星运河”。有一个房地产富商叫罗威尔,连房子都不盖了,就专心研究天文学。他自己投资建了一个罗威尔天文台,购置了当时最好的天文望远镜,雇佣了天文学家进行观测。他甚至还写了三本书,说火星人在两年间紧急挖了两条运河。因为他在两年前看的时候,那两条运河还没有,过了两年之后,他发现多了两条线,就说火星人一定是遇到了一些难以避免的巨大旱灾,又紧急挖了两条运河,从北极南极引流冰雪融化的雪水,来灌溉赤道地区的农业。如果他们挺不过这次旱灾,他们就将出动大兵来进攻地球。后来发现这几本书的内容都是错的。

千帆相竞发——各国探测火星的征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世界各国探测火星的征途。

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

从地球上出发去火星,就像我们在操场上,从第三条跑道出发去追第四条跑道上的人,所以一定是他跟你之间存在一个角度的时候去追是最省距离的。因此从地球出发去火星,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机会。当航天器从地球出发的时候,火星在地球的正前方44度。这个时候从地球上发射,七个月之后,航天器才会抵达火星。这时候火星已经被地球甩在后面了,因为火星比地球要走得更慢。上图中间那条绿色的轨道就是航天器出发从地球去火星的轨道。这条轨道是德国的物理学家霍曼在100多年前发现的,被称为霍曼转移轨道。

1964年,“水手四号”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

从1960年起,人类就开始了探测火星的征途,但最初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964年,“水手四号”才成功飞越火星,传回了一张模糊的火星表面的照片。1976年,“海盗一号”和“海盗二号”两个双胞胎探测器第一次在火星着陆,带来了更加清晰的照片。

1976年,“海盗一号”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

我们对于火星的探测已经有40多次任务,这些探测任务总***分为三类:环绕火星进行运转的轨道器(Orbiter),还有着陆器(Lander)和火星车(Rover)。三类探测器从火星的上空到火星着陆,再到火星上进行巡视探测,使我们对火星的认识程度越来越深刻。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四辆火星车登陆了火星,目前在火星上还有一辆火星车正在工作,这辆火星车的名字叫Curiosity,即“好奇号”。

各种类型的火星探测器

迷雾渐飘渺——揭开火星的面纱

地球与火星的地形比较

如今,随着一次次探测任务的完成,人类对火星有了更多科学的认识,也慢慢揭开了火星神秘的面纱。

和地球上一样,火星表面也存在大洲和大洋,只不过火星的大洋现在是没水的。但在过去环境适宜的时候,火星上的大洋曾经有水。火星上最高的山是奥林匹斯山,高度有22000千米,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3倍。

奥林匹斯山(火星)与珠穆朗玛峰(地球)的比较

历史 上的火星曾经温暖而湿润。“好奇号”拍摄的这张图片,实际上曾经是一个湖泊。这个湖泊已经干掉了,留下了湖底的沉积物。可以看到湖岸上有一条被河流冲刷的痕迹。

“好奇号”拍摄的火星湖泊(箭头处是河流冲刷的痕迹)

“凤凰号”着陆腿上的露珠

即使现在,火星上也有水存在。“凤凰号”探测器着陆腿上凝结的露珠,说明火星的大气中有水存在。火星的大气中还存在甲烷,但这些甲烷是否是由生物形成的,目前还不得而知。

问天何所沓——中国 探索 火星的征程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2300年前,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中用388句诗提出了177地球、对宇宙、对人类 社会 的各种问题,代表了我们中国的古人对未知世界孜孜不倦的 探索 与追求。2300年后的2020年,中国的行星探测计划被命名为“天问”系列。“天问”计划不仅要探测火星,它是对整个太阳系的行星和小行星的探测计划。

2020年的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带着蓝色的火焰冉冉升空,将“天问一号”送往火星。“天问一号”总***要飞行四亿多公里,将在2021年的2月份抵达火星之后并被其引力捕获。

“天问一号”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可同时进行遥感探测和通信中继的轨道器,以及能够计划在2021年5月份实现软着陆的着陆器和置于其中的火星车。从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到着陆只有短短七分钟,但是火星上的信号传回地球,视火星到地球的距离不同,需要十几到二十分钟。因此这个过程无法通过地球上的人进行实时干预,只能靠航天器的自我操作。正是因为这个极其艰巨的挑战,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成功实现过火星软着陆,其他国家的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都坠毁了。如果“天问一号”任务成功,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

“天问一号”的火星车和着陆器

现在的火星还是一个荒漠行星。未来20年人类将首次登陆火星,未来50年我们可能在火星上有一个小镇,未来100年,我们在火星上可能会有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未来1000年,我们就有可能把火星改造成一个像地球一样的行星。这些以前听来是科幻的事情,如今离现实已经越来越近了。到那时,人类的摇篮地球也将成为人类的故乡,地球的卫星月球,将成为永不坠落的天然空间站。最像地球的行星——火星,则会成为太阳系文明的重要分支。

郑永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行星科学专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协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曾获得“全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中国 科技 新闻学会 科技 传播奖等。2016年获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演讲者 | 李向阳

文字整理 | 刘朝亮、王佳

排版 | 猫撸火锅

墨子沙龙是以中国先贤“墨子”命名的大型公益性科普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浦东新区 科技 和经济委员会等协办。

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其思想和成就是我国早期科学萌芽的体现,“墨子沙龙”的建立,旨在传承、发扬科学传统,建设崇尚科学的 社会 氛围,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倡导、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对象为热爱科学、有 探索 精神和好奇心的普通公众,我们希望能让具有中学同等学力及以上的公众了解、欣赏到当下全球最尖端的科学进展、科学思想。

关于“墨子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