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和电视小剧本的区别,请举例说明,谢谢!
什么是“图片”?中国传统小说擅长讲故事,最受欢迎的有《猫王》《唐朝》《杨家将》《岳家将》,其中人物塑造实在单薄,学界称之为“脸谱”。水浒、三国、西游记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它们能让人物在故事发展中成长,更贴近现实生活,这在文学创作成就上自然更有价值。即便如此,营造画面感仍然不是小说的专属职责。让小说有画面感,应该是西方小说东传后的变化。的确,光听小说里的故事真的很单调。你觉得读一本叫《故事俱乐部》的杂志和一本中篇小说选哪个更过瘾?当然是后者,因为后者既然自称是文学创作,必然会把笔触直接指向人的灵魂深处,而不是父母张、李简单地讲故事。
老山街上讲的故事,就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是如何爬上第一座山的。这个过程可以总结归纳。不过《老山街》之所以是著名小说,是因为它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通过一个人的视角来看待故事。中间点着山和半夜睡在山腰的两个情节,是两个有感染力的和意象。如果剧情是骨架,画面就是血肉。没有这两张图,小说和工作、报告没什么区别。
「画面感」有哪些要素?答:是五官生动形象的打开,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小说画面感的营造,可以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官入手。在《老山街》中,视觉听觉是主要的创作手段,尤其是从触觉的角度;写声音的时候从想象的角度写。
“场景”是影视拍摄中的基本元素。就影视的特性而言,场景的构成要素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场景=环境+人;人物=台词+动作;剧本= n个场景的有机叠加。长征作为剧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场景的选择和切换。个性化的台词和动作;正确使用物镜。用这几点来指导阅读,应该能抓住全文的重点。
以写剧本的形式构思叙事是个好主意。而且每段只需要一两句话,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来写。或许,有一种更轻松的心态去琢磨单词和句子。
小说:叙事是主要的表现方法。
剧本:表现手法主要是对话
表现方式完全不同,这是小说和电视文学剧本写作最大最根本的区别。
写小说自然离不开刻画人物,讲故事,描写人物肖像和心理,描写社会和自然环境,说明相关人物和历史背景等。,表现方法以叙事为主;写电视文学剧本也要刻画人物,讲故事,分析人物心理,但表现方法就是不能用旁白,而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
对于小说的叙事,老舍先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这是小说所有表现手法中最难掌握的。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琢磨才能学会。否则会枯燥、干巴巴、不知所云。如何让叙述真实可信?老舍先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明路,开出了药方。他说,在叙事中,要加入情感色彩、常识和生活细节。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自然应该是叙事性的。写电视文学剧本,除了少量的旁白,小说叙事几乎没有用。如果把小说改编成电视文艺剧本进行拍摄,就要想办法通过叙事把人物的故事和心理活动变成对话。结合小说《半月坠落》和剧本《隐宅之谜》举个例子,一看就知道了。
小说叙述:几十年来,王一斗反复做着同一个梦,时而清晰,时而朦胧,内容大同小异,几乎不变,结局全是被金条吵醒。每次醒来,他的手掌都感到火辣辣的疼痛。王一斗请了很多睁着眼闭着眼的算命先生,但他们都无法解读这个梦,也说不清为什么这些年来他们总是做同一个梦。我不得不同意马曼的话:“你爷爷给你起了个水桶的名字,都是你的错。你的生活最多是一桶食物。疯了就做梦发大财。”
脚本人物对话:
王一斗大叫一声醒了:啊——
妈妈满顿:你又做梦赚钱了?
王一斗伸出手:那根金条看起来像刚铸的,烫到我的手了。
妈妈满顿:同一个梦,几十年过去了,你没把金条叫醒吗?你要是敢,拿回一根真金条,就算让我过过眼瘾...我看透了。你一辈子穷在一桶粮食里!想发财?做梦去吧!
王一斗:说起这个梦想真的很神奇!我住在这个院子已经几十年了。为什么我总是做同一个梦?每次都不走样,有时清晰,有时模糊,有时如梦,有时真实。
由于电视文艺剧本的表达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所以人物对话越生动、越口语化越好。人物的口语对话不是日常生活的白话文,而是要经过精心提炼、反复琢磨、逐字逐句、苦苦思索才能跃然纸上。刘恒说,剧本对人物的对话要求非常严格,从台词上就要生动,用台词描述人物,推动故事发展。
写小说的时候,感觉好像是在和自己的内心交流,作者就像一个当事人;写电视文艺剧本的时候,感觉就像剧中人物面对面在说话,作者好像是个旁观者。
小说:可以调动一切手段来塑造人物。
剧本:只有台词和动作才能塑造人物。
写小说,塑造人物,刻画人物,可以调动叙事、线描、对话、动作、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一切文学手段。,为所欲为,为所欲为,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而写剧本,塑造人物,刻画人物,只有台词和动作这两个基本的外化手段,同时还要肩负起推动剧情、讲故事甚至搭建结构的重任。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最终都植根于读者心中。一百个人心里可能有一百个林黛玉,一千个贾宝玉。电视剧不一样。剧本塑造的人物,经过演员的二次创作,最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观众的眼前。一百个人眼里往往只有一个林黛玉,一千个人眼里往往只有一个贾宝玉。
小说是如何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的?不要停止你的故事,去做静止画像(而静止画像在我们看到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对此,老舍先生早有教导。写一个女孩的长相,不要急着介绍她“扎着一条大辫子,一对浅浅的酒窝,两根长长的睫毛”,而是让她先说话、先行动,通过她的一言一行,在不经意间把她的肖像传递、渗透、熏陶给读者。比如她生气了,“把大辫子扔回去”;她哭了,“泪水打湿了她长长的睫毛”;她又笑了,“露出一对浅浅的酒窝。”
小说在言行上完成肖像描写,起到刻画人物的作用,类似于电视文学剧本。邹靖之说,所有角色在电视剧里出现都要带着东西,一定要给他一个东西,这个人就突然出来了,他的脸(性格)也就出来了。剧本中人物是否“扎着大辫子,长着一对浅浅的酒窝和两根长长的睫毛”根本不需要你编剧操心。编剧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刀刃”就是角色的台词和动作(事件)。剧中人物说什么台词,做什么动作,最终都是由人物决定的。
一个人的经历、人生阅历、知识深度、心态好坏、职业、健康状况、爱好习惯、家庭环境的影响,都决定着人格的形成、行为准则和道德取向。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主角的性格决定了剧本的风格,故事走向,剧情冲突,连贯性和融合性……剧本的一切!邹靖之说,写一部电视剧,我的心一定是要做好大纲和多样性,做好人物(人物传记)特别细致的大纲。
当你打算创作一部原创小说或将其改编成电视文学剧本时,不妨先为剧中确定的人物写一个简短的传记。主要人物能写一两千字,次要人物能写七八百字。不要认为这会浪费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你后来进入剧本创作,甚至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你会觉得写一部人物传记有多重要!
剧中人物确定准确后,要考虑剧情和故事有多生动有趣。同时也不排除为了让故事生动有趣而设置一个或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一个剧本中,人物要尽可能有大的反差,只有人物不一样,反差大,才有戏剧冲突。有没有戏剧冲突,人物形象有没有特色,恰恰是一部剧好不好,能不能抓人的关键!
小说:人物关系可以不那么讲究。
剧本:人物关系遵循三角铁律
小说在人物关系的构建上自由度很大,可以精致,也可以不精致。这绝不是诋毁小说,贬低小说中人物之间不重要的关系,而是说构建人物之间的关系,组织戏剧冲突,不是小说的第一目的,也不是最终目的。小说的审美价值,说到底就是阅读的快感和愉悦。满足读者快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新颖的叙事句子、优美的故事情节、独特的语言魅力、鲜明的人物形象、创造的情感魅力、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陌生的知识和生活层面的展示,等等。相反,戏剧冲突是这种文体的唯一价值取向。电视文学的剧本应该属于戏剧,戏剧必然有戏剧冲突,而产生戏剧冲突的土壤和点燃炸药的导火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依靠和依赖于人物之间的关系。独特,新鲜,充满矛盾,出人意料却又合理的人物关系决定了一部电视剧剧本的成败!
剧本,一个剧本的书;人物关系,人物关系,一部剧的灵魂。
邹靖之说,电视剧是剧,什么是剧?是人物关系的变化,人物关系变成了戏剧。比如我和一个人是兄弟,突然出现一个女人。我们都爱她,哥哥变成情敌,人物关系发生变化。人物关系一变,剧马上就出来了。不考虑人物关系,就不玩了。港台的编剧说,只要后妈打孩子,她就卖钱,说明人物关系不一样,不是简单的母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建立好,要详细,要写的认真。
刘恒说,一部剧的故事冲突往往包括男女之间的冲突、人物命运的冲突、人物思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必然在人物之间的冲突中扭曲。电视剧中的人物关系其实和戏剧中的一样。搅得越近,就越有可能发生冲突。当人物关系非常紧密的时候,芝麻大的小事也会擦出耀眼的火花。如果人物关系不好,就算你再努力,戏也不会凑在一起。
邹静之说,把现在的小说改成电视剧,最大的问题是王一斗家的人物关系不完整。小说可以这样,电视剧不行。王一斗的妻子、儿子、儿媳没有形成矛盾关系,但家庭人物关系应该是矛盾的。现在这还不够。线索只有一条,而且不全。在王一斗的家庭里,可以有一个与他们挖宝的欲望相对立的超然人物,或者说他们的亲人。不管是谁,有这样一个人就好,不会都冲上去一起挖宝。
(听人劝,吃饱。我在剧本中加入了支子这个角色。这层关系是王的媳妇。矛盾的关系是九库的孩子快上学了。因为支子的母亲坚决反对她和满顿结婚,所以她一直拿着户口本,至今没有正式领结婚证。)
小说中,王一斗和马家有着简单的邻里关系;在剧本中,两家的关系变成了“公婆是敌人,对面就是对的。”
小说中,王满墩的媳妇,满脸横肉,在农村,没有正面出场;在剧本中,正直善良的枝枝成了王满屯的媳妇,据她母亲说,他们是“非法同居”。
小说中马、(即剧本中的叶子)、、囤积井水,以避河水;在剧本中,强大的支妈被提升为善良的婆婆王满屯,而叶紫则成了经常和王满屯腻在一起的嫂子。吴菲曾经和王满屯同病相怜。
小说中,夏武王和大漏勺老死,没有任何对抗;在剧本里,他们成了不相干的孙子和外孙,大老爷成了文物贩子,整天盘算着如何拿到夏五爷藏起来的金玉盖。
小说中,知子马和郑考古是嫂子和姐夫的关系;剧本里两个人浪漫的谈着浪漫的恋情,对于一心挖宝的王一斗来说,不亚于引狼入室。
小说中,住在大北房的老张一家,纯粹是一个在院子里填满四个家庭的象征。剧本里“老张家”的名字叫李真,王曼顿和支子是孩子,一直暗恋着王曼顿。
如果人物关系建立得好,戏剧冲突就会此起彼伏,有趣的故事就会像雪片一样飞来飞去,人物之间的对话就会被英雄所用。
可以说剧本通过建立人物关系,确定准人物性格,就成功了一半。
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角关系是铁律。所谓的人物三角,不仅仅是血缘关系、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情人关系、情人关系,还包括朋友、同事、邻居、上下级的所有关系。这些关系应该是矛盾的、不寻常的、相互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以引发和促进戏剧冲突。
构思一部电视剧,首先要建立最基本的三角关系,即围绕主角构建三角关系。然后根据这个三角关系,再延伸拓展其他三角关系,最终把剧中所有主要人物编织成一张个人关系网。有了这张“大网”,就可以铺开“钓鱼”(编故事)。刘恒、邹敬之等著名编剧,往往先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在每个角上画一个圆,写上剧中最重要的三个角色的名字,就是上面说的最基本的三角关系。接下来,在两个圆的外面画一个圆,用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等边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会继续向外扩展,并稍微标出人物之间的主要事件,最终形成一个由许多三角形组成的人物关系和故事地图。这让人想起了一个由每块皮革缝制而成的网状结构的足球。小说和电视文学剧本写作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比如小说《红楼梦》写了几百个人物;剧本要用尽可能少的人物和情节,编织尽可能多的故事。
比如小说,可以有看似闲却不闲的笔;剧本以闲笔为敌,每一场戏都要写得尽可能精彩。
比如小说可以口若悬河,很少强调动作;剧本要精心安排动作顺序,动作是“戏剧动作”而不是“现实生活”的动作。
比如小说的结构可以是散漫的,分散的;剧本要把握全剧的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结构必须稳定,不能混乱。按照故事的发展,几集为一个点,全剧形成几个部分。
比如小说讲的故事,现在就可以开始,任何地方都可以回忆;剧本更需要前后照应,铺前垫后,构建坚实的故事链条。
比如一部小说,可以用点、面、线来写,只要疏密得当,张弛有度,字不要停留在同一疏密;剧本只能写一点点,不能写一句台词,否则剧情会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