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中主角的路线是什么?

《海底两万里》中,主角走的路线是: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大西洋→北冰洋。

《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随诺第留斯号潜艇的尼摩船长环游海底的故事。

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怀疑是独角鲸的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被邀请参加狩猎。在追逐过程中,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落在了怪物的背上。才发现这个怪物不是独角鲸,而是一艘奇妙的潜艇,鹦鹉螺号潜艇。

这艘潜艇是尼莫在大洋中央的一个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它有一个坚固的船体,并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去海底旅行。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可以看到许多海洋中的珍稀动植物和奇异景象。

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与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诸多危险。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在《海底两万里》中,尼莫是一个国籍不明的神秘人物(后来在神秘岛被供认是印度人)。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潜艇不仅极其坚固,而且结构精巧,可以利用海洋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物和植物生存。

潜艇的船长也对俘虏们很好,但是尼摩船长为了保守他的秘密,从此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和他的团队别无选择,只能跟随潜艇环游海洋。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遇到了无数美丽的风景,也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冒险。

眼中的海底,有时美丽而醉人;有时很危险,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得知神秘的尼摩船长仍然和大陆保持着联系,并且用海底沉船里的数百万金银支持着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最后,鹦鹉螺号在北大西洋被一艘驱逐舰轰炸。除了三个俘虏,潜艇上的所有人都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攻击角度击沉了驱逐舰。不久,他们在潜艇陷入大漩涡的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潜艇,被渔民救起。回国后,博物学家透露了他们在旅行中所知道的海底秘密。

扩展数据:

《海底两万里》的创作背景;

残酷镇压波兰人民反抗沙皇独裁的起义,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导火索。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人物尼摩船长,并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写小说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塞尔就诺第留斯号船长尼莫的性格发生了争论。赫塞尔认为尼莫应该被描述为奴隶贸易的死敌,为他在海上无情攻击一些船只提供了明确而理想的辩护。

然而,凡尔纳希望尼莫是个波兰人,他永远不会原谅他把仇恨指向俄国沙皇。然而,赫塞尔担心他会引起外交分歧,这本书会在利润丰厚的俄罗斯市场被禁。

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相互妥协,认为尼莫的真实动机应该是暧昧的才具有吸引力,尼莫应该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支持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在《神秘岛》中,宣布尼莫是印度达卡王子。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它代表了凡尔纳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细致入微的写作特点。小说中情节离奇,生动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语言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言,也是科学的语言。它生动地解释了各种水下的东西。

尤其是鹦鹉螺号潜艇令读者着迷。这艘潜艇被命名为“鹦鹉螺”,鹦鹉螺是一种蜗牛,它有着自己几毫米的薄壳,承受着潜入100米深海后的巨大水压。这个细节充分显示了凡尔纳广博的科学知识。

作品的影响力:

《海底两万里》最早于1869至1870在教育娱乐杂志连载。虽然当时法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时(普法战争、巴黎公社),但《海底两万里》开篇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给人带来了一种“奇妙的异国风情”的耳目一新的感觉。

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被命名为鹦鹉螺号。

百度百科-海底两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