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林八音的内容阐释
普通话只有四个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福州话则不同,却有八个声调,即把平、上、去、入四声,再各分阴、阳,所以就成为八音。其八音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例:“音、引、印、乙,仁、引、任、入”;又:“心、审、信、失,寻、审、甚、实”。记住:这里应使用福州话来读。 普通话和福州话声调上的最大差异就是,普通话没有“入声”,而福州话“入声”的字很多。《戚林八音》中“入声”很重要。
例:福州话中“阴入”的字有:笔、滴、急、泣、七;不、出、谷、福、卒;鳖、劫、切、铁、折……
“阳入”的字有:辟、力、极、食、翼;仆、独、掘、服、族;跌、杰、列、灭、热……等等。 《戚林八音》中有15个声母和33个韵母,它们分别是:
声母(用福州话读)是:柳L、边P、求K、气KH、低T、波PH、他TH、曾TS、日N、时S、莺(零声母)、蒙M、语NG、出TS、喜X。打、掌、与、君、知(注意:此五字声母重复,故声母虽标出20个,而实为15个)。
韵母(用福州话读)是: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釭,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注意:有三字韵母重复,故韵母虽是36类,而实为33个韵母)。
背熟声母与韵母,才能拼切自如。
例:军字是求春切;亨字是非灯切……等等。 《戚林八音》中每个字用福州话读和用普通话读,平仄都是相吻合的。普通话“阴平”和“阳平”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而福州话“阴平”和“阳平”也是平声,其他声调都是仄声。
研究发明:用福州话朗读唐诗宋词能够更加合韵。如: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普通话中是 (者zhe-下xia),根本无韵可寻;在福州话中则是 (者[t¢ia]-下[kia]),完全合韵。
又如: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在普通话中是 (山shan-间jian-关guan-湾wan-还huan-颜yan),其中山和颜不合韵;在福州话中则是 (山[sa?]-间[ka?]-关[kua?]-湾[ua?]-还[hua?]-颜[?a?]),完全合韵。
通读《戚林八音》,只发现一个字,即“闽”字,福州话读“民”,是阳平声,属平声,而普通话“闽”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注音是“上声”,属仄声。不过,福州人还是按照福州话经典,把“闽”字作为“平声”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