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际关系模式是什么
自从人类文明社会在全球各地产生国家实体开始,同时就出现了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国际关系模式,促进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社会早期,也就是五、六千年以前,形成了以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等文明古国。当时,这种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自发地形成的,只不过是为了各自的基本生存条件,在比较有限的范围内彼此争夺,尚不存在大规模的暴力冲突。
到了约两千年前的封建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某些实力较强的国家,为扩大各自的控制范围,满足其统治者的需求,开始采用较为有效的武器,发动大规模战争,制服邻近对手。于是,东、西方先后形成了大秦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拿破伦帝国、俄罗斯帝国等庞大的帝国体系,其所属领域都曾经横跨大片大陆河山。不论其主观愿望如何,总体而言,客观上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百年前,西欧地区,首先跨入资本社会。由于其科学技术的率先进步和发达,开始打破全球的海、陆界限,它们凭借其科技手段,越海征服亚、非、美各洲诸多闭关自守之邦,殖民海外,其中包括埃及、印度、巴比伦等诸多文明古国,甚至连大中华帝国也没有例外。到了近一百年前,那些狂妄的统制者,甚至不顾一切地悍然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试图踞天下为己有。面临这种局面,人类的先进分子,重温两千年前古代的社会精英倡导的建立和谐的大同世界的理念,因而先后出现了“恩赐式”、“夺取式”的理论和手段,试图改变人类社会残酷的、不平等现象。尽管两次世界大战都以发动者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人类理想的和谐社会却仍然远未能实现。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殖民主义宣告结束,摆脱殖民统治不过一百多年的美国,和试图实行***产主义的苏联,凭借其军事实力,开始实际上主宰全球国际事务,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期间,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美、苏两国相互竞争,都试图独霸全球。首先,是实力相对较弱的苏联,利用新中国的这个不轻的“法码”,在很大程度上对美苏之间的较量,起着平衡作用;继之,基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六十年代,中苏关系趋向破裂,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从七十年代开始,美国与中国拉近关系,以制衡苏联;中、美两国互有需求,七十年代末,双方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的经济实力快速崛起,苏联的实力却日趋衰落,九十年代初终于解体。此时,实际上形成了由美国一家独霸天下的格局。
近四十年前,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文素质的普遍提高,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国际关系从两千年前的小范围的争斗,发展到全球大范围的控制与反控制格局,放任下去,大有出现全球种族灭绝之势。人们不会忘记,英国人主导的日不灭帝国殖民统治时代已经一去而不能复返,两霸称雄的局面也行不通,美国人试图独家推销其自身设想的发展方式也不现实。令人遗憾的是,美国当今领导人,却似乎有些并不甘心,总想借助某种模式助其一臂之力,达到它独霸天下的梦想。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通过与中国示好,以抑制苏联,形成美-中-苏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苏联的解体、美国的独霸,起过一定作用。近年来,美国目睹中国的快速崛起,大有追赶它之势,又试图搞出一个美-日-中,或美-印-中模式,抑制中国,以继续长期保持其一家独霸的势头。其实,美国打错了算盘,一则今天的中国并非昨天的前苏联,中国并没有称霸的打算;二则今天的日本或印度,也并非昨天的中国,日、印今后的继续发展,都离不开中国,这样作,只能是损人而不利己。所以,搞什么美-日-中,或美-印-中模式,既无必要,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