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艺形式?
文艺形式要讲文艺,这里文艺主要讲文学、音乐、美术。文学本身很难产业化,必须依靠出版业和艺术业。之所以在这里讲文学,是因为文学是一切艺术的基础,甚至是一切艺术之母。文学对其他艺术门类有非常强的辐射和渗透能力,可以为艺术产业提供重要的文本资源。比如小说家梅,也是广西最好的剧作家和策划人。他不仅作为剧作家获得了中国戏剧界最重要的奖项,还作为策划人策划制作了大型景观演出《印象刘三姐》。作为广西三剑客之一,东西不仅凭借小说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还是上文提到的近年来广西最具影响力的三部电视剧的原作者和编剧。另外两位剑客鬼子和李峰也成为了张艺谋电影《欢乐时光》、《英雄》、《十面埋伏》的编剧。小说家范,是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两部中国电影《找枪》和《理发师》的原著作者和编剧。小说家兰和散文家也是所有在广西获得全国音乐奖歌曲的作词人。基于文学的基础性、辐射性和渗透性,大力发展广西文学,必然会促进广西文艺产业的整体提升。广西文学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就有目共睹。如今,桂军,一个外省的文坛,真的是折服了。桂军在文坛上有几个亮点,受到全国文坛的高度赞扬。一个是以三剑客为代表的广西小说家群体。除了三剑客,范、黄佩华、沈、林白、、黄、蒋、纪琛、李月若、朱山坡、大明陈(橙)和CD都是中国文坛颇为看重的实力派青年小说家。二是在广西有一份口碑极好、影响很大的文学评论刊物《南方文坛》。这本刊物不仅聚集了一批中国最优秀的批评家,也是中国文坛公认的批评重镇。也为广西引进作家艺术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促进甚至培养了一批广西的批评家。顺便说一句,文学批评不仅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而且对社会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活跃在广西文化批评前沿、从事文化研究的恰恰是一批文学批评家。此外,南方文坛的广泛联系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了重要的作者资源,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形成了优势互补。广西音乐资源丰富,也有一批很有实力、全国知名的作曲家、作词家。但是广西的音乐产业化确实不高,广西的音像制品出版缺乏。但是,音乐是最容易进行国际交流和沟通的艺术门类。除了获得全国性的影响力,广西音乐还可以设定国际化的目标。目前,“你的雅”品牌、广西侗族大歌、龙州和民歌,都是很有实力的民族音乐产品,通过全新创作和全新包装,与中国传统主流音乐元素和国际音乐元素有机融合。艺术创作非常容易与市场结合,但没有文化品格的提升,就容易导致经济价值的贬值。广西现在全力建设漓江画派,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思路。但艺术也非常重视个体价值。此外,艺术家、艺术理论、艺术欣赏与批评、艺术学校、艺术市场和艺术教育需要有机整合。因为桂林旅游业发达,桂林的画店在80年代的中国旅游界小有名气,几乎垄断了中国旅游工艺品的经营模式,中国山水画也借着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倾销。遗憾的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诚信和评价体系不健全,桂林的画店市场最终萎缩。这里确实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借鉴。第五,说说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按功能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地方性研究和普遍性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倾向于重视基础研究和普遍性研究,应用研究和地方性研究相对被忽视。目前由于评价机制的改变,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总的来说,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要重视,地方型研究也要和普适型研究沟通。广西社会科学研究最大的缺陷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缺乏沟通,互不认同,地方性研究和普遍性研究也是如此。实际上,这两种二元结构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统一关系。这里没必要讲太多道理,不妨讨论一些具体问题。和文学类似,社科研究本身也很难产业化。但必须看到,真正有价值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够为传媒业和旅游业提供巨大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能够为传媒业和旅游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思想的动力。从根本上说,广西传媒产业和旅游产业之所以难以突破,正是因为广西社会科学研究整体实力较弱,而广西传媒产业和旅游产业未来的突破也有赖于广西社会科学研究整体实力的崛起。举几个例子,近年来,有一些人在媒体和学术界引起了特别的关注,比如费孝通,他曾经在广西大瑶山地区做过有价值的研究和调查。这两年全国媒体因为费孝通的去世都很关注,而广西相对过于沉寂,这与广西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人才有关。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巴金身上。抗日战争时期,巴金曾在桂林生活过一段时间,写了许多以桂林为题材的作品,并在桂林从事有价值的图书出版工作。巴金之死举世瞩目,但也由于广西缺乏研究巴金的学者,无法对巴金在桂林的情况提供深入扎实的研究成果。所以广西媒体在这方面的声音还不够强。这两个现象,表面上看是因为广西的媒体做的不多,从更深层次来看,是广西学术研究实力薄弱造成的。目前广西社会科学研究有一些领域是值得做的。比如广西历史人物研究。石涛、陈宏谋、马、李宗仁、白崇禧、黄、、雷沛鸿、王力、梁、梁玉生等。为什么这些人物值得研究?因为这些人物都是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人,如果这些人物的研究成果真的有价值,可能会有国际影响力。这些人物都是某一学科的大师级人物,对这些人物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可能会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比如石涛是最重要的中国画理论家,对石涛的研究也解决了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前沿课题,其次;文化非常重视传承。这些人物诞生于广西,对他们的研究对广西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意义。比如石涛的研究可以直接为广西漓江画派“输血”,雷沛鸿的研究可以直接为今天广西的教育提供本土经验。第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的研究是最感性的,也最容易被大众接受。因此,研究历史人物不仅可以为影视创作和图书出版提供素材,还可以为广西的旅游业提供“卖点”,有助于盘活广西的人文景观资源。如广西的一些家族或政经集团,如陈鸿谋家族、陆荣庭的旧桂集团和李为代表的新桂集团等,就特别值得研究。陈宏谋家五代相连,还有一个三连冠,无疑对家庭教育意义重大。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派和以李宗仁为代表的新桂派,长期以来都受到负面评价。今天研究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翻案,而是对这两个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群体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以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而且可以想象,这些研究对广西的传媒产业和旅游产业也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再比如广西近代史的研究,值得研究,因为近代广西在中国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在全国格局中的地位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广西想要提高在全国的地位,研究一下前代的历史和前辈们的做法会大有裨益。总结笔者对文化广西建设和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看法,笔者认为有几个原则:一是广西的文化建设要有明确的国际视野,文艺创作和社会科学研究要以使自己的作品和成果在国际同行中领先为目标,影视创作和图书出版要考虑国际市场,教育不仅要引进国际教育资源,还要开拓海外教育市场。第二,系统意识,认识到文化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系统。我们不仅要从局部的角度看问题,还要考虑全局。比如文学创作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产业化程度虽然不明显,但要充分看到它是作为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文化建设虽然要充分重视文化产业这一翼,但绝不能忽视文化事业这一翼,要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内在联系。同时,也需要从事文化建设的领导者或学者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积累和跨学科的意识。第三,要超越意识。由于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我们不仅要关注传统文化产业,还要意识到其巨大的渗透力、辐射力甚至扩张力,学会在文化产业之外看待文化问题。比如房地产行业可能不属于文化行业,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在房地产行业的分量,认识到文化的提升才是房地产行业最大的效益。比如餐饮行业也不属于文化行业,但是要看到,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文化已经越来越在餐饮行业中占据重要的比重。其他的,比如软件行业和文化的关系,和创意的关系,不需要作者来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