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走向生命的边缘》的思考

这个星期,我读了江洋先生的《走到生命的边缘》和刘志明的《梦不觉的生活是寒冷的——江洋传》。之前看了《我们仨》,最近看了《走到人生边缘》。也许是因为江洋先生离我太远,对她了解太少,之前我对她的了解最多的就是她和钱钟书的爱情,导致了这一切。了解了江洋先生的家世和生平事迹,我就能理解她写的书里所蕴含的故事背景、心路历程和哲理,也能理解钱钟书为什么称赞她“你是最贤惠的妻子,最有才华的女人”

著名作家、翻译家、钱钟书之妻江洋,是一位跨度长达105年的才女。她的生活充满了曲折。她生于民国,恰逢革命风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去北京读书,恰逢中国枪林弹雨;战争时期留学,生活在万里无奈;八年抗日战争,我在风雨飘摇中努力工作,只为谋生;从未涉足政坛,却无辜卷入一系列政治斗争;她一辈子坐在书店里,被钱钟书的光环笼罩着...她的女儿和丈夫在她之前离开了,这让她伤心了一段时间。但当一切尘埃落定,她依然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带着感激和温暖写作。

人生充满坎坷,生存不易。能给我们留下如此惊艳的文学作品,真是难得。红尘复杂,难得他们始终保持一颗淡泊淡雅的心。他们一生的勤劳和温柔淡泊的天性,在当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安身立命:大时代的知识分子》中提到,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人生关怀:社会(政治)关怀、文化(价值)关怀和知识(职业)关怀。江洋先生和钱钟书先生要关心知识,毕生致力于学习,不慕财富和权力,拒绝各种“糖衣炮弹”,只是沉淀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价值。

《走到人生边缘》中的这段话让我想到:

“王国维在《世说新语》中说,古往今来,凡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问大学者,必经三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在高楼,望天涯。”这个第一名。第一种境界是“明”,即把握全局,明确自己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是学习和决心的最初境界。

“腰带越来越宽,我绝不后悔,会让人为伊憔悴”。第二个境界是“做”,即完成伟大目标应该具备的毅力和恒心。

“在人群中找他,我突然回头,那个人却在昏暗的灯光下。”这第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是“得到”,即只要第一种境界和第二种境界做好了,达到了自己的目标,那么成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现在还在第一位,我最喜欢的就是俯瞰栏杆,看着视野的尽头,思考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我还在想要不要走这条路。怎么走下去?原来,要达到第三名,你需要的只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去实现伟大的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看完这两本书,我感受到了语言的真正魅力。江洋先生的语言是美的,而钱钟书的语言是尖锐的、准确的、讽刺的。精品幽默,值得反复阅读。不像市面上有些书花里胡哨,不准确,甚至是多余的,语言是传达思想的工具,而不是炫耀文采的载体。写书最重要的是传达思想,这也是最高级的。文学大师的书之所以流传百年,是因为其中表达的思想发人深省。

写散文和小说可以传达思想,但如何将思想融入文学作品?作者在写之前有没有思考过写作的目的?还是写完之后发现里面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江洋先生的名言:

1.?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的太多,想的太多。

2.?到达城市周边的人都想逃离,站在城市外围的人都想冲进去,无论是婚姻还是事业,生活中的欲望大多是这样的。

3.?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大熔炉,燃烧出一批批素质不同,与原来不同的灵魂。

4.?要想培养出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就要让他吃苦不满足,从而养成有耐心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和不同程度的收益。就像香料一样,越碎越细,香味越浓。

5.?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他们绝对有坚持的力量。善于读书,肯努力,不仅读书,还会做笔记。人要成长,一定是有原因的,背后的付出和积累一定是常人的数倍。所以,关键在于自己。

6.?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生活真的够辛苦的。你故意做老实人,人家会利用你欺负你。如果你有点天赋,长得好看,别人会羡慕你排挤你。如果你慷慨地让步,人们会侵犯你,伤害你。不与人争,就得对世界漠不关心,同时还要保持实力,做好斗争的准备。要想和别人和平相处,首先要和他们打交道,做好随时吃亏的准备。

7.?一个人不想爬得更高,就不怕摔,也不用排挤别人。他可以保持自己的纯真,变得自然,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情。

8.?我不和任何人争论。我不在乎和谁争论。简单的生活和高尚的灵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9.我们曾经那么渴望命运的波澜,终于发现,人生最美的风景,其实是内心的平静和从容。我们是如此渴望外界的认可,最终才意识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