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大案牍术在古代真的存在吗?
剧中神奇的大案牍术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是虚构的,但古时候朝廷对各类信息的采集是有的。
剧中的大案牍术看起来很神奇,通过各行各业的数据记载,通过人事档案的记载,能通过徐宾一人准确的分析出线索来。这样看来,靖安司就像一台大型电脑,然后人工录入所有信息,然后徐宾就是核心处理器了,李必发出指令:“请搜索某某行业某某人的所有数据。”然后徐宾自行在脑中处理汇报给李必。
但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处理数据和保管数据的都是人,不是毫无感情的机器,只要是人就有私心。或许会有这种情况,写数据的人员发现里面有一条对自己亲人不利的数据,很有可能他会进行篡改。比如剧中要查石脂运入城中的数量,翻阅资料查出来是十五桶,结果这是被敌方卧底篡改后的数据,真正的数据是三百桶。人心、就是大案牍术最大的弊端了吧!
现在这部剧已经完结了,而幕后BOSS是谁都想不到的一个小人物——徐宾。而徐宾正是大案牍术的发明者、使用者,而且还没人能比他用的更利索,靖安司查案一直依靠着大案牍术,却没成想,发明者成了整个阴谋幕后的真正黑手。那,大案牍术在他手中已经是作案工具了,他想把李必往哪个方向引就能让李必走到哪个方向去。比如,徐宾说张小敬是大案牍术选出来的最合适的办案人员,李必相信了,结果这只是徐宾的私心。
客观的来讲,唐朝虽然是盛世大唐,但创建这样一套十分复杂的数据体系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样一套数据分析系统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大了,而且还要全国都要准确无误的将数据收集、提交,而且系统内部的分析人员必须是精英中的精英。并且,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就是:古代的消息传递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这样庞大的一个数据系统里的信息,是否来得及更新,是否是最新数据。所以,这种数据分析系统在古代,是不大能搞起来的。
大案牍术的确是神奇,也是神器。但,在历史长河中还不曾出现这样的数据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