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古代战争中把毒药涂在弓箭上真是个好主意

古人没有想到这么好的点子,古代战争都能在弓箭上涂毒药。

毒药是小说或言情小说中常用的杀人手段,尤其是毒箭,第一次可能会射不中要害部位,但只要毒药发作,主角必然面临死亡,这是正义之士所不齿的手段。虽然卑鄙,但是效果很好,那么为什么这么好的手段在古代的大规模战争中并不常见呢?

首先要明白,金属制成的箭头进入人体后会造成伤口。只要它切入动脉,就会立刻去见上帝。不幸的是,如果它刺穿了心脏,肝脏,脾脏,肺和肾脏,也可能导致内出血,很快死亡。如果你运气好,一时半会儿没死,那么对不起,箭上的大量细菌会导致伤口迅速恶化,化脓感染,最终死亡。

然后就会有人说,我只要及时拔出来就行了。诚然,取出箭是唯一的活路,但如果箭在躯干,取出来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拔出箭会对伤口造成二次创伤,使伤口更大更复杂,短时间内加重外部出血,简直是生死攸关。所以在古代军队里,拉箭是心理素质和经验特别丰富的老兵的责任,因为一旦你手一抖,血就能飞几尺高,一条命就没了。

好吧,现在你已经把箭取出来了,你认为这就结束了吗?我们之前说过,拔箭会对伤口造成二次创伤。古人虽然不懂无菌的概念,但还是可以消毒的,只是他们的消毒和我们现在的概念不一样。其实就是简单的给金疮上药,随便烧块烧红的铁什么的,不出血就完事了。然后简单的包起来,你就听天由命了。如果伤者身体强壮,免疫力强,营养能得到保证,几乎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否则必死无疑。

看完以上你就知道一箭一旦射进树干死亡率有多高了,不中毒意义不大。但是你说我必须用毒药。好吧,我们再来分析一下。

先不说慢性毒药。没有箭那么厉害。先说能立即生效的致命毒药。在古代,只有两种。一种是矿毒,比如魏晋时期的乌石散。另一种是毒液的毒液,比如蛇毒。首先,矿毒的运输和收集非常麻烦,要磨成粉末才能作战。也就是说,射箭之前,你要拿出一把粉末,撒在箭上。大风吹在脸上怎么办?也有人说,要不我在水里煮一大锅毒粉,然后把箭扔进去?说了这么多,有些毒物还是可能挥发飘到全军,你射完一箭还得来回跑。你累了吗?

再来说说蛇毒。例如,一个2000人的弓箭手部队配备了20000支带有蛇毒的箭。需要杀死多少条毒蛇,需要多少人,需要多少工时才能提取出来?

当然,古人并没有时刻保持箭头干净的意思。还是有一些小方法可以让它致命的。比如,英国长弓手喜欢把箭排成阵后插在地上,这样更容易拿,也更“脏”,更致命。蒙古人通常用烧过的马粪和牛粪来存放箭,这些箭一般都会被使用,比如沾血或者生锈。古箭绝对不是一次性物品。他们非常珍惜箭。这些箭只有空闲的时候才会收到,战时会派上用场。

看过古装电视剧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个桥段:刺客在试图刺杀某人的时候,会在弓箭或者隐藏的武器上涂上毒药。这样一来,人就算一击不死也能中毒。那么,为什么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方法没有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呢?

古代暗器伤人

第一,生产成本高

在冷兵器时代,毒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毒液的提取和提炼比较复杂,不容易保存,而且非常贵重,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一般用于刺杀关键人物或远程杀戮,比如关羽被毒箭所伤。

关羽刮骨疗伤。

在古代,毒性很强的毒药主要是矿物毒药和蛇毒。如果使用矿物毒药,必须先将它们磨成粉末。如果有逆风,那岂不是自己人受苗之苦?如果使用蛇毒,提取的毒量远远不够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

战场上使用的毒烟(视频图)

第二,铁箭本身容易感染。

铁箭上通常会有轻微的锈迹,容易引起炎症、伤口感染、坏死甚至破伤风等并发症,轻则致残,重则致死。那时候没有破伤风针可以打。

生锈的箭

其实一些增加箭的杀伤力的小方法,古人都是广泛使用的。比如,英国长弓兵喜欢把箭排成阵后插在地上,这样既方便取箭,又能让箭更“脏”,更致命。蒙古人通常把箭和马粪、牛粪放在一起。吃的时候马粪牛粪生火。吃饱喝足后,他们在灰烬中挑出箭头。加热后的箭上的铁锈会被去除,但带有粪便的灰烬会使箭射入人体后更加致命。

古代战场上的弓箭手(视频)

郑州户外射箭馆是一家专业的连锁综合射箭馆,定期举办比赛和户外活动。欢迎弓箭手互相学习。

所以古代弓箭部队在权衡结论后,并没有使用毒药。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