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的短篇小说怎么样?

刘庆邦短篇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好看。既然是“好看”,说明他的故事引人入胜。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可以说呈现了两种不同的面貌。一种如《走窑人》《血劲》,描写地下、煤坑的黑暗世界,风格冷脆;一类如“鞋”“大衣”,描写地面、乡村的人间世,风格温馨美好。《窑工》出版于1985,可以说是刘庆邦的成名作。我觉得这部小说把短篇小说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马海洲的妻子小莫被矿工的队长张青玷污了。马海洲用刀捅了张青的胸口,被定罪入狱,在狱中救人,提前释放,回到矿上。这是小说叙事过程中的记忆,是这个复仇故事的缘由。小说的开头是已经出狱的马海洲和张青一起沉沦。看看他是怎么复仇的。在井下工作的时候,马海洲一直跟着张清,不会说话,也摆脱不了。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把刀,时不时拿出来玩。他的报复,悄悄地但光明正大,用这种持续的威胁摧毁了张青。下班后也一样,马晓燕和小莫跟着张清一起去了海州。每天在张青的楼下,他都喊着“张书记”他喊,她喊。在一个矿上干活时,张清的田塌了,他被活埋了,但他附近的马海洲奋力救他。张清认为有和好的希望,就拿酒到马海洲家作为酬谢。马不肯让他进海州,又把飞蛾叫过来。蛀虫把张清带来的酒直接从门口扔到外面,酒瓶彻底碎了。当天晚上,马海洲和飞蛾来到张清久家,马海洲拿着一块薄薄的铁挡在张青的脸前。马海洲不在家时,张青用那块铁把门打开,玷污了母亲。在这个没有任何肢体冲突的复仇过程中,马海洲对张清施加了精神压力,张清最后疯了,或者说被逼疯了。几天后,张青跳进地窖自杀了。也是在同一天,飞蛾跳楼自杀。人物富有可解释性。首先,我们来看看飞蛾。被玷污后,她决定自杀,但丈夫马海洲刺死后被带走,并说:“田不要让你死!”“然后,飞蛾遭受了很多屈辱,比如被人扔瓦片,在门上挂破鞋。她忍受了这一切。丈夫马海洲坐牢时,她努力种地,收获的粮食比别人多。”这个女人身上的补丁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瘦。“——可怜的人生。原来她把钱都攒了,马海洲出狱了。她给了他一块砖头似的布,里面有大大小小的票子。马海舟不要钱,冷冷地说:“我以为你早就死了。”从那以后,马海舟对飞蛾又爱又恨。爱是那种一开始就挥不去的浓浓爱意;恨,因为她是一个被玷污的人,这是他无法抹去的阴影。于是,飞蛾成了他的心,爱得越深,恨得越强烈。而小飞蛾,就这样,背负着火热的爱和强烈的恨。这些扭曲的爱与恨。他帮丈夫马海洲报仇。张青跳楼自杀,飞蛾随即跳楼自杀。——如此丰满的人物形象,她的人间能量,也只有小说才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一旦用具体的词语描述,就没有了分量。小说结尾,也就是最后一段,马海舟听到飞蛾扑火跳楼自杀的消息时,是这样的:“马海舟突然站了起来...但是他又坐下了。”——这无疑是一个经典而有力的结局。故事讲完,戛然而止,平静而清脆。人物的人格心理得到了照顾和超越。让我们看看什么样的照顾。小说描述了马海舟从前的状态:当年,马海舟寸步不离,匆匆离去,常常半路归来。那时候“他们高兴得几乎天天哭。“说明马海舟以前是个心软的人。他妻子母亲被玷污了,他进了监狱。出来后,他肯定和以前不一样了。他想要的只是复仇。他的报复不是对敌人身体上的伤害,而是精神上的折磨。他在复仇过程中的冷静、耐心、坚持和果断,令人钦佩和感动。小说还写了一个细节,一个工人家着火了,什么都烧了。马海洲二话没说,给了工友们两百块钱。他的慷慨和勇敢令人钦佩。所以,在这样一个可以称之为侠客的男人身上,他想做的就是复仇,就是把一个人逼死。他充满的是再也找不到的爱,充满了恨。这种性格也让人感到同情和心疼。末了,蛾子死了。”马海舟突然站了起来...但是他又坐下了。”——再多的解释也不如这些话有力。2012年6月25日《走在窑里的人》选自《刘庆邦短篇小说选》,作家出版社2012年6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