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一个作家的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其实创作意图是读者很难把握的问题。作者对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乃至表现手法的选择,都是出于自己的创作需要,或为曲折,或为人物形象的丰富,或为手法的独特。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主题的表达与作品创作的背景有关。

因此,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①从情节构思角度分析。分析是否运用比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起到先抑后扬的效果。作者在剧情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为了让剧情跌宕起伏,还是意料之外?是戛然而止,还是水到渠成?

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探讨个性特征和形象塑造的作用。作者这样塑造人物能起到什么作用?是让人物形象更鲜明,还是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3)从表达主题方面来说,作者这样写能突出小说的主题吗,或者能进一步表达主题吗?

④考虑时代背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然,这需要考生了解小说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或者小说本身能够提供故事的相关背景,否则很多考生可能无从下手。

方法指导

如何探究文学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必须采取的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

(1)据书溯源。它是根据文本中显性或隐性的有效信息,如主句、转折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暗示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来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内部介绍和外部交流。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目中提供的作者及相关背景信息进行筛选分析,联系旧知识,调动知识储备,挖掘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

(3)扩大储备。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命题人当然不会让考生盲目猜测,不熟悉的作者和相关背景材料一般会以问题或笔记的形式进行讲解,这就要求考生不放过命题人给出的每一条信息;对于考生应该熟悉的作者和相关背景资料,出题人不会在题目上多花笔墨,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战争

梅梅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受伤入院,军旅生涯戛然而止。我对自己和这场战争感到失望。

一天晚上,我想给一个朋友打电话,接线员给我接通了一个女人的电话线,她正要和别人通话。

“这是格罗夫纳8829。”我听到她对接线员说,“我要汉普斯特德的号码。你打错电话了。那个倒霉的家伙不想理我。”

“哦,我想是的。”我正忙着插话。

她的声音轻柔而清晰,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我们互相道歉后,挂断了电话。但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运让我们想谈谈。我们在电话里聊了20多分钟。

“你为什么半夜和人说话?”她问。

我告诉她原因,然后问:“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经常深夜给她打电话聊天。然后我们聊了一些正在读的书和战争。

最后我说:“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和人聊得这么开心了。”

“是吗?嗯,就这些。晚安,做个好梦。”她说。

接下来的一整天,我一直在想昨晚的对话,她的机智、慷慨、热情和幽默感。当然,那甜美的口音,如此迷人,像音乐一样在我脑海中旋转。晚上,我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午夜时分,格罗夫纳8829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我无法忍受。我颤抖着拨通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另一端的铃声一响,就立刻被接了起来。

“喂?”

“是我,”我说。“很抱歉打扰你。我们能继续聊昨晚的事吗?”

她没说是或不是,马上就谈到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互相开起了玩笑,就好像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一样。这次我们聊了45分钟。午夜时间和互不相识打破了他们初次见面时的拘谨。我们建议互相介绍,但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一切都搞砸,但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再三答应替她保管,直到战争结束。所以她说了一些关于她的事。17岁时,她嫁给了一个她不喜欢的男人,从此两地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最近的一次空袭中丧生,只有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经常和他说话,就好像他还活着一样。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丽,就像她自己一样,于是给我留下了一张美丽的画像。我说她一定很漂亮。她笑着问:“你怎么知道?”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无话不谈。我们在大多数话题上有相似的观点,包括战争,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来增加谈话的趣味。每天晚上,不管多晚,我们都要聊一次。如果我出差在外,不能说话,她会抱怨那天晚上她在失眠中感到孤独。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渴望见到她。我有时会吓她,说我想找辆出租车,马上跑去找她。但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见了面发现不爱了,她就死定了。12个月,我在期待中度过。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汹涌的情感波涛,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交谈的魅力胜过抛媚眼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下回到伦敦,就迅速拿起话筒拨通了她的号码。一声嘶哑的尖叫取代了往日清脆悦耳的银铃,我顿时感到一阵眩晕。这意味着电话线出了故障或已被拆除。第二天还是声嘶力竭的尖叫。我找到接线员,让他们帮我查一下格罗夫纳8829的地址。一开始,他们不理我,因为我不会说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女士答应帮我检查。

“当然。”她说,“你看起来很焦虑。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区域前天晚上被炸了,主人叫……”

“谢谢你,”我说。“住手。请停止吧。”

我放下了听筒。

(沈译,有删减)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种治疗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一下。

答(1)一个电话将两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突出了战争的背景,强化了戏剧情节;②主人公的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来呈现,便于揭示人物的声音,使人物更加真实;③电话通讯的局限性给小说留下了更多的空白,丰富了人物和主题的想象空间。

分析(1)书的出处。小说讲的是1941的故事。9月,我在伦敦受伤。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格罗夫纳8829的女主人。他们在电话里一拍即合,坠入爱河,但战争夺走了她的生命。因为是电话交流,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居多,更能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声音;两人通过电话结缘,更具戏剧性。

(2)内部介绍和外部交流。主要问题是“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个处理的作用是什么?“传递知识,其实就是考察物体和图像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思考。可以从人物形象、剧情结构、自身特点等角度进行思考和回答。小说中描写对象的人物并不与全文一致,而局限于特定的地域人物,所以需要找出所有与对象相关的人物。标准化答案:自我功能+环境功能+人物功能+剧情结构功能+点功能。(1)“自我功能”是指作为小说意象世界的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功能和审美价值。(2)“环境功能”是指它如何揭示或暗示时代的特征气氛及其对人们活动的特定环境的作用。(3)“人物功能”是指从哪个角度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和个性。(4)“情节结构的作用”是指其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开头和结尾是否各有特色,结构是否严谨、完整、对称,是否用于铺垫、照顾前后、设置悬念、引起波澜、形成线索等。⑤“点对点功能”指的是揭示什么主题。基本功能有:①突出人物,揭示深化主题;(2)重复出现,将相关情节串起,成为全文的线索,具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烘托环境或具有象征意义。

(3)扩大储备。这个故事的背景信息是“1941九月”和“她”在二战时因为轰炸而死。美丽的女英雄毁于战争。小说虽然是爱情故事,但主题是“失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拓展训练

1.阅读以下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下雪天

张抗抗

每年第一场雪的那天,我总会想起很多年前一个下雪天的经历。

那几天一直被一件事烦着。麻烦的起因似乎是一些流言蜚语。当事情渐渐平息,偶尔听到有人在里面做了什么,心里对这个人义愤填膺。我发誓要当面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不久,我去某地出差,刚好路过那个男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了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做短暂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严词指责和痛斥她,然后和她道别,乘下一班火车离开。

从清晨开始,天空就一直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时已经是晚上了。当我走出车站的时候,我发现雪花已经飘到了空中。雪下得很大,雪和烟在飞,又快又猛。周围的街道和房屋都笼罩在一片朦胧迷茫的雪色中。我根据地址询问路线。由于完全陌生的街道名称和奇怪的口音,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我有点困惑,但我不得不继续寻找怨恨纸条上记录的地址。

雪越来越大,风越来越冷。雪花像无数的海鸥拍打着白色的翅膀,在我身边飞舞。浓密的雪沫吹开了我的眼睛。一切都是白的,分不清天与地。我只是在困惑中蹒跚而行。没有打伞,头巾已经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空气融化的雪水顺着脸颊流下...

为什么那个胡同还没有出现?街上几乎没有行人,甚至没有可以问路的人。暴风雪中我找不到街道标志和门牌号。我一定是迷路了。我饿了,累了,冷了,烦躁了,心里几乎要爆发出积聚的怒火。

⑦这时,我看到街边有一个简易的平房窗户,有微弱的灯光透出来。我气得满脸通红,疲惫不堪,敲开了那户人家的门。门开了,在灯光的阴影下站着一位老妇人。她在用面粉做饭,于是她抖了抖手,合上又搓了搓,然后拿走了我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睛看着灯下的纸条,低头仔细看着我。她用一只手拍了拍面团,问道:“你不是这里的人吧?”我点点头。她指着前面告诉我,巷子离这里不远,但是怎么一拐一拐的。口音很难听懂,我越来越糊涂,傻傻地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