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多次提到五圣。他们指的是谁?

除了描写神仙鬼怪的小说,明清其他小说也经常出现一些鬼怪,这与当时人们的信仰有关。因为受欢迎,作者顺手把它写进了书里。比如水浒传里有田鹏元帅、阎罗王、无刀将军、玉帝、大圣、夜叉、哪吒,很多英雄甚至拿他们当绰号,以儆效尤。除了这些鬼神,水浒中也出现过“五圣”。

在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中,“五圣”出现了两次。

第21回,阎婆惜发现晁盖在自己的招兵袋子里与宋江写了书信,得知了那一百两黄金的事。他认为他有机会摆脱宋江,和张文远在一起。于是放好后,她想:“不怕你教五圣拍照。”第六十二回,卢俊义因为吴用的诗,被管家古力陷害,判了死刑。蔡庆救不了他,就说:“我已经把你的位子安排在五殿了。”。这意味着他死后只能在五圣寺供奉卢俊义。

查字典,发现“五圣”有几种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有五圣,即孔子、孟子、晏子、曾子和子思。一是武圣,包括伏羲、舜、、周公和孔子。唐朝还有五个皇帝:高祖、太宗、高宗、中宗和宗瑞。还有一种说法是神农、尧、舜、禹、唐是古代的五大君王。

其实这些解释都不符合《水浒传》中的“五圣”。因为,既然“五圣”能吓跑东西,那他们显然是属于鬼神的。

那么,五圣是谁呢?它起源于什么时候?能不能保护人的安全,或者给人带来财富,或者别的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一讲解。

五圣起源于何时?

其实早在唐朝就有“五圣”出现。盛唐画家吴道子也是一位画家。他曾在洛阳上清宫画《五圣归元》。然而,这里的“五圣”并非鬼神,而是唐玄宗李隆基所推崇的五帝,高祖、太宗、高宗、中宗、宗瑞。

宋代“五圣”之乱。人们以为五圣是五仙,即“东华帝、西陵帝、扶桑帝、南极帝、北镇帝”。比如北宋初期,吴宗元的《袁超神仙杖图》,元代的《袁超图》系列,都是这样的。

五帝和五帝都不是水浒传中的“五圣”。一切要从“神的五显”说起。

公元886年,唐德在位第二年,江西婺源有五神从天而降。他们降落在县城北面王玉的花园里。他们此行前后,随行人员看起来都像是王子,穿着黄衣,系着黑带,十分威严。然后他们说要在这片土地上吃饭,祝福当地人。王虞听说后,向当地政府报告,为五神建了一座庙。

后来皇帝知道了,就一直封着。

宋徽宗宣和五年,即公元1123年,五神分别命名为通幽侯、通幽侯、通泽侯、通惠侯、通济侯。于是,从此人们称之为“五通”。宋孝宗惜春元年,即1174年,五神被封为“示公、示公、示公、示公、示灵、示公”,所以人们统称为“五神”。

其实五神在唐朝之前就有了,而且是邪神。唐代诗人郑煜在《大伪虚师铭》一书中提到“牛有房,鬼有五通”。牛阿芳,地狱里负责行刑的鬼,长相可怕,手段残忍。与牛阿芳相比,可以看出鬼吴彤并不是一个好神。

宋朝的故事里,五神都是利用小鬼来找吃找喝的恶神。所以宋代学者李泰伯说,吴彤神“在旧文献中并不出名,不次于典司,君子,未曾尝过。”

后来的五神,因为又叫五神,和以前的鬼五神混淆了。

因为五神有给人财富的能力,所以一度被奉为财神。到了宋代,南北五神不一样了。北方五神“改邪归正”,成了一本正经的财神;但是南方的五神是个色狼,经常用钱去勾引奸夫。这种差别可能就是五神和五鬼的差别。

由于玉玺,五神成为正统神,自然成为“圣人”。在未来,人们经常称这五位圣人为五神。所以五圣就是五神,也就是五神。

在《水浒传》中,阎婆惜所说的五圣实际上是五个神。她这么说的原因是夸大其词。意思是宋江的招兵袋子里没有金子,她也没有惹怒五圣,所以即使宋江请了五圣,她也不担心。

杭州人信仰五神,又称五圣。姓氏原因无从考证。相传其神矮小,高不超过三四尺,五神同在,或与五女同在。有小巷、空篱、树的地方,多建楼拜,西樵桥尤为繁华。或云其神可奸女,运财,力可好坏,见世面,奔拜,至不敢言——冯明梦龙情史

从冯梦龙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供奉五圣的庙宇一般都比较小,大树下、空旷的地方随处可见,往往还会给一个老婆。其实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是邪神,配不上高庙,因为他们好色,所以才给他们娶妻,以免害人。

其实明朝以后,在江南的一些地方,还是把五圣当作土地神,或者把土地神当作五圣,这里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