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了?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位老师,在孩子教育中不能缺位

有人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说明父亲在家庭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如何扮演这个角色,需要我们每一个做了父亲的人学习和思考。

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在日记里写了这样一首诗:

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特别感动。这个孩子的爸爸总是不回家,孩子在心里一直惦记着什么时候能回家见到爸爸,他把深深的思念用文字写在日记上,不禁让人动容心酸!

突然我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我留了一个作业,要求每个孩子回家后都要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而对于这个孩子,我特意要求他要给他爸爸朗读3遍,让爸爸写出听后感。可是作业布置下去已经一个礼拜了,这个爸爸没有一丝反应,两个礼拜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当时身为班主任的我发短信跟他说:“孩子给您的作业,麻烦请您写点读后感,拜托了。”爸爸说:“我知道你要我写信是什么意思。可是你怎么不问问我儿子,看看我儿子现在的表现不就行了?”我说:“我明白了。您能这样就说明你读懂了那首诗,理解了我布置这项作业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和这位爸爸的对话,我深刻地感受到家长还是有很高的教育敏感度的,这也让我为这个孩子感到无比的欣慰。

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缺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长远发展不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母亲的负担,加剧了家庭矛盾的产生。

三(5)班的一个学生这样在日记中写到:

有时我就在想,现在的家长真的不容易啊,他们都在忙什么呢?有什么事情比孩子的成长还重要呢?

据相关调查显示,用辅导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特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开家长会、培养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教孩子明辨是非、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孩子生病时带孩子去医院、给孩子买生活用品、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孩子不开心时给予安抚、和孩子一起 游戏 及和孩子聊天等14个指标考察家庭教育分工情况,统计数据的结果为“妈妈为主”占43.2%,“爸爸为主”占10.8%,“爸妈***同承担”平均占39.9%,“由爷爷奶奶其他人做”占2.6%,“没有人做”占3.5%。

由此看出,在孩子进行玩耍、阅读、做功课、 体育 锻炼、交往、 旅游 、过生日或节假日等场合,家长的陪伴时间均有所增加,而妈妈的陪伴时间又明显高于爸爸。

在很多家庭,爸爸去哪儿了——“我有一个好爸爸,可我总是见不到他”。爸爸因为要出差,要打工,长期不在家里,导致事实上的父亲角色的缺失。

父亲角色缺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影响,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当孩子拥有一个缺位的父亲时,就会长期生活在一个焦虑的母亲的世界里。 妈妈在孩子的教育中常常表现出的小心翼翼、细致入微、爱过头是常事儿,生怕孩子出意外,常常会限制孩子的行为和空间。同时作为父爱缺失对孩子的补偿,凡事对孩子格外迁就,对他们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都尽量满足,不自觉地溺爱和娇惯,很容易养成孩子自我自私的不良习气。

2、当处在焦虑中的母亲为了孩子好,反复唠叨、什么都替孩子做主, 甚至歇斯底里地严厉呵斥,孩子很容易养成言听计从的从众心理,性格塑造方面显得成熟过晚,孩子的心理一般比较敏感脆弱,往往会过早出现青春期叛逆行为。

3、教育没有父爱的亲子互动,孩子感受不到父亲勇敢、坚韧、阳刚、大气等品质的熏陶 ,会让孩子形成焦虑自卑、多愁善感、孤僻胆小的一些性格特点,使孩子的性格塑造留下缺失和遗憾。

怎样做才是一个好父亲呢?作为父亲,一定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作为父亲,有责任把勇敢、大爱、自信、坚强等优良品质播种进孩子的心里。

1、父亲应该先做好父亲。 父亲是逐渐帮助孩子形成性别认知的重要知识来源。当爸爸的角色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向爸爸学习,从观察爸爸的音容笑貌开始,到观察爸爸的吃饭、喝水、洗澡、睡觉,方方面面都是孩子学习这个世界的一个不同于妈妈的教材。

正如我们都说的:母爱如水,细腻而柔软,父爱如山,粗犷而豪迈。孩子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是与从母亲那里完全不一样的爱感受、截然相反的性格魅力。父亲勇敢、坚韧、阳刚、大气等品质,会给予孩子强大的心理支持,如果缺乏这些经验,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会打折扣。

2、父亲还要学会跟孩子交朋友。 有句名言说得好:蹲下来跟孩子对话。意思是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有平等的跟孩子沟通交流,孩子就会把你当朋友对待。

如父亲在忙碌了一天,即使每天不能回家陪孩子,也抽几分钟时间跟孩子视频,跟他们聊聊今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压力也会随着镜头两边欢声笑语而消失;当孩子内心受伤时,敢于跟父诉说,作为孩子忠实的倾听者,用提问式话语询问孩子们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解决办法,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当周末或节假日,父亲能放下手中繁琐的工作,跟孩子们堆积木、放风筝、买书、打球、或骑自行车郊游等,让家庭教育充满乐趣。

3、父亲应该说到做到,言传身教。

(1)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夫妻恩爱,不在孩子当面争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大树,家庭是靠山。孩子在和谐有序的家庭中成长,将来他们也会营造更高水平的家庭。

(2)言而有信,做事讲信用,说话要算数,答应孩子的事情,说到就要做到,哪怕是一支笔的奖励,都不能当儿戏,失去孩子的信任和崇拜。

(3)成为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同步学习,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个人每天都必须要做到的事。要和孩子一起探讨他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在孩子做作业时,可以在旁边看书,不要自己玩手机、看电视,更不要在家里打牌玩麻将、跟别人喝酒等,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4)以身作则,敢于担当,自己有错误时要主动向家人检讨。要热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诚恳待人,孝老敬亲,邻里和睦,做孩子的表率。

(5)遵守家庭作息时间,不懒惰,维持家庭规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亲应先做到。

结束语: 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之爱,如天地合一,山水相伴。父爱传递给孩子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父爱能教会孩子应付和解决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使孩子的意志和智慧得到最佳发展。一个比别的男人强、至少比妈妈强有力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热爱和崇拜的偶像。一个既强壮又温柔的爸爸,不仅能给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还会温暖像太阳一样,陪伴孩子快乐、 健康 、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