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离奇的事件,是我亲戚说的很恐怖的一件事。

从古至今,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古典小说中,重伤、重病、中毒的人都被描述为“七窍出血”而死。这种说法已经深入人心。所以用“吐血”来表达伤、病、毒的严重程度是符合观众心理的。在古代小说中,描写某人杀人或中毒死亡时,往往会出现“七窍流血”的“悲惨局面”《水浒传》描写潘金莲用砒霜毒死武大郎。结果武大郎死于“七窍出血”。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伤、中毒致“七窍出血”,无疑是一种“休克”与“危险”并存的危急急症;所谓“休克”和“危险”,就是症状触目惊心,危及生命。但有时一两个口出血可能有危险,如高血压患者鼻出血,应引起重视。其实不管是什么伤,什么毒,都不可能遇到七个人同时或者先后出血的情况。甚至当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全身皮肤黏膜大面积出血时,最多只能看到“五窍出血”。如毒蛇咬伤可引起全身大面积出血: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结膜出血、呕血、便血、血尿,甚至胸腔、腹腔、颅内出血。这样眼睛、鼻子、嘴巴都会出血,但是两个耳道都看不到出血。

再比如,颅脑外伤致颅底骨折时,也可出现“五窍出血”,即耳、鼻、口“五窍”有出血,而眼“二窍”无出血。颅脑外伤引起颅底骨折时,容易同时撕裂硬脑膜和蛛网膜,使脑脊液漏出,漏出的脑脊液因骨折出血而混有血液。筛板断裂时,可发生脑脊液鼻漏,带血的脑脊液从鼻腔流出;颞骨岩鼓颅底骨折时,血性脑脊液从耳道溢出。这就造成了耳朵和鼻子出血,鼻血可以从后鼻孔流到口咽,从口中吐出来,所以可以有“五窍出血”,但双眼不会出血。颅底骨折时,血液不会流向眼睛,造成双眼出血,只会潜入眼睛的“郊区”——眼眶,在眼眶周围、眼睑下或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患者眼睛看起来像熊猫眼,出现医学上称为颅底骨折的“熊猫眼征”。因此,颅底骨折可以引起“五窍出血”,但不能引起“七窍出血”。以上两例所谓“七窍”出血,其实都是“五窍”,通常比较凶险,很难治疗。

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出血,如咯血或呕血,从口中吐出;一个鼻孔出血也很常见。两个鼻孔都可以看到两个孔出血,或者一个鼻孔出血流入口腔,从口腔吐出。一个鼻孔出血有时会导致三个鼻孔出血。即患侧鼻孔出血流入后鼻孔,再从对侧鼻腔涌出,进入咽部,从口腔吐出。在日常诊疗中,最常见的就是口鼻出血。

鼻出血(鼻衄)是七窍中最常见的出血。往往是一个鼻孔出血,血流入后鼻孔从对侧鼻孔冒出,或流入鼻咽,从口中吐出,所以可以说是“一孔出血,二孔发红”。为什么鼻子容易出血?这和它的解剖特点有关。在鼻中隔的前下方有一个叫小区的区域,这里经常有静脉曲张的血管丛,很浅,而且这个区域的黏膜很薄,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所以经常会引起流鼻血。

另外,鼻子是面部的“制高点”,容易受到外伤。鼻腔、鼻窦、鼻咽腔内的肿瘤、鼻腔溃疡(如梅毒、肺结核)及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引起鼻出血:高血压、血液病、维生素C和K缺乏及中毒患者均可引起鼻出血。鼻腔内有异物(尤其是农村的田地、池塘,用手捧水导致蚂蚱进入鼻腔,在此寄生可引起长期鼻出血),女性在月经落下时也可见到鼻出血。因此,鼻孔出血是最常见的。

呕血是呕血、咯血的统称。除口腔牙龈出血外,一般分为气管肺咯血和食道胃呕血。呕血也可来自十二指肠和胆道。咯血多由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癌、肺炎、支气管扩张、肺动脉高压、左心衰竭和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引起。咯血可因肺部异物和替代月经而发生。呕血多见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胆道肿瘤、结石等引起的出血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门静脉高压症。吐血的血是“呕”出来的,有恶心感。血液多呈酸性,颜色为暗红色或咖啡渣,可与食物混合,易凝结成块;呕血后几天内常排出黑便,患者常有胃病或肝病史。咯血也叫咯血,血是咳出来的。喉咙有痒感,血液呈弱碱性,泡沫状:颜色鲜红,常混有痰。咯血几天内仍常见血痰,患者往往有肺病或心脏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