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细雪》的感悟——感受谷崎润一郎的日本古典唯美主义风格

我第一次读《细雪》的时候,发现它的39.3万字又长又琐碎,全是家庭琐事。我失去了耐心,想放弃读书,却不知道它的魅力。无聊的时候经常会想念书中的人物,想知道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渐渐读下去,一字一句细细读下去,却浑然不觉早已陶醉在书中所描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关西风土人情和浓郁的古典唯美主义文化中。没读完的时候,我甚至还梦到师高卡家四姐妹的后续情况,担心幸子的辛苦,担心雪子的婚姻,担心妙子的举动。看完的时候觉得这么几笔就没后续了。心里又是失望又是意犹未尽,想着这个家的故事怎么也讲不完,不看这个家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刻又觉得不满。太可惜了!

以描写男女之间的“功能性爱情”、“变态爱情”或“不管不顾的爱情”而闻名的谷崎润一郎,不仅描绘了男女情欲和情欲伦理的美好,而《细雪》作为一部描写二战背景下日本上流社会四姐妹日常风俗的小说,对谷崎润一郎的服饰、性格、心理活动、风俗习惯甚至日常琐事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幸子的流产、洪水、半夜在河边捉萤火虫、雪子的不幸婚姻以及妙子的生病和怀孕都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归根结底,日本美学家谷崎润一郎把“美”的体验挖掘到了人的内心。就像一幅画卷,色彩斑斓,格调高雅,非常古典。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阅读了来自施高卡一家和舒尔茨夫人一家在德国的来信,以及幸子两次因为妙子不安分的行为而彻夜未眠,或者因为雪子姐姐婚姻不幸而大感头痛的时候,我几次把叙述者当成了一个深知家庭内部矛盾和女性心理的女性。很难相信一个男人能理解女人的小心思,家庭中姐妹之间的友谊和矛盾,或者在北京和大阪流行的戏剧、舞蹈和西装。

全篇围绕大阪没落富家姐妹的爱情、婚姻、幸福、苦恼、悲伤展开,生动展现了她们各自的思想感情和独特命运。

大姐何姿自私而平庸,在小说里似乎没有存在感,但她资历最高,什么事都得经过她批准。她就像最普通的芸芸众生,关心丈夫,教育孩子,却也厌倦了孩子。似乎她没有个人喜好和性格特点,只是为了老婆,没有个人理想,做事风格极其拖拉。往往要十天半月才能回复,还有大小姐。

相反,幸子更像一个姐姐。她和两个未婚姐妹雪子和妙子住在丈夫的房子里。她是一个贤妻良母。她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她是两姐妹最好的支持者、理解者和倾听者。她代表了姐妹中最完美的美,无怨无悔。她和丈夫婚姻幸福。虽然过着平凡的生活,但也有自己的生活品味。每年一定要去京都赏樱花,也和老公有一次旧婚之旅。我的生活很有趣。

她最珍贵的妹妹雪子是纯洁的象征。她代表了最传统最古典的美。她矜持,端庄,美丽。她会弹钢琴和说法语。一旦家里有人生病或者需要帮助,她都是第一个照顾和服务的。她勤奋,拥有东方女性的一切传统美德,但也有无趣的性格缺点(不知道该不该称之为缺陷,但可能在某些人眼里。这样的女人是可爱的),就是太内向害羞,墨守成规,家庭地位甚至男女差别的观念让相亲对象一次次受挫。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乔司很满意,但因为性格内向,对异性胆小害羞,不敢接电话,拒绝和乔司单独出去散步,甚至拒绝和乔司一起去店里挑选没有姐姐在身边的配饰。真的像个还没断奶的孩子,被动的诺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最后惹得对方大发雷霆,连姐姐雪子都有点愤愤不平,而雪子自己却满不在乎。小说最后虽然通过幸子和丈夫的努力为雪子攀上了一段好姻缘,她也没说什么,看着姐姐和姐夫身边的媒人为了她的努力来回奔波也就默许了,但最后作者描述,直到她订婚,她骄傲地独自倔强地站在枝头,对曾经求亲的男人关上门。即使青春已逝,她依然不退步。想要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而不求上进,是一种悲剧。

在所有的姐妹中,我最喜欢的是妙子,一个好女孩。这本书叫《细雪》,主要故事都是关于她和雪子的。之所以叫“细妹”,是因为她是石岗家最小的妹妹,是关西方言。她好像是雪子的对立面。她在生活和经济上完全独立,不甘于现状。她自学跳舞。后来因为擅长做娃娃,她自学了破家技能,做了点小生意。后来她跟着从英国回来的老师学做西服,甚至吵着要出国。爱情方面,20岁的她和财主的儿子私奔,甚至上了报纸,轰动一时。雪子的婚姻也受到了这件事的影响,所以她的姐姐幸子和姐姐鹤经常为她头疼。在看清浪子的真面目后,她不顾姐妹们的反对,爱上了一个身份截然不同的仆人,最后因为那个男人的病而死。在这种私人生活之后,我的姐妹们希望她能以某种方式与儿子结合,以免找到另一个身份卑微、不为人知的男人,但妙子敢爱敢恨。就算公子哥纠缠她,她也是不顾一切,最后还坏了一个酒保的孩子。但她真的是为了爱情而结婚的。根据幸子丈夫的调查,妙子的情人身份卑微,但忠诚老实,不像公子哥那样放荡,也像妙子那样靠自己挣钱。她代表了典型的西方美女,桀骜不驯,既惹人非议又惹人同情。当时,她的思想和行为显得异想天开,焦躁不安,让人头疼,但在现代,却是迷人的,美丽的。

姐妹之间互相扶持,亲情浓浓,温馨美好。经过谷崎润一郎的润色,平凡的生活显得特别优雅安静。这种古典的审美风格,在现在的快餐文化和消费文学中是体验不到的。如果你想在喧嚣、浮躁、复杂的生活中,为你的大脑开辟一片宁静而优雅的天地,不妨读读这部经典,它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美的杰作。

题外话:

我看古典文学比较多,不是因为我觉得现代文学不好,而是因为我相信渡边春树说的话:只有经过长时间(至少30年)考验,没有被淘汰的经典,才算是值得一看的经典。

在古典文学中,感受那个时期的风土人情,作家经历的挣扎与绝望,偶尔看到类似现代生活的地方,都是一种惊喜。想起我上过的一堂课:日本文学名著选读,老师让我们读了《枕草集》、《夏目·漱石》、《盖娜卡夫卡》、《三岛由纪夫》、《谷崎润一郎》等经典作品。一些学生吵着要读东野圭吾、村上春树或一些当代日本轻小说。有些人甚至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从来没有读过夏目的心。据老师说,这是一本关于那个时期大学生的书。好久没看过这么深刻的书了,怕是想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