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赵晓岚李煜讲稿完整稿

赵晓岚: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历史人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我们称他为“后主”李煜。李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首先是一个错位的帝王,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天生的情种。但我认为,这个李煜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是什么呢?他是一个天才的、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所创作的歌词,几乎首首都上了那个时代的“最流行金曲榜”,其中有些歌词至今都是脍炙人口呀。我想在座的大家很多都听到过,可能还唱过。比方说《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再比如有一首《乌夜啼》,大家也可能比较熟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那么李煜,他是怎样地把这多重的人生角色集于一身的呢?在他故国的雕栏玉砌边,他究竟留下了哪些令他永生难忘的往事?在他的传奇而复杂的一生中,他又品尝过什么不同于一般的滋味呢?要了解这些,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李煜的人生和心灵的真实世界。

公元961年的7月,在南唐的首都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一场盛大的登基典礼正在举行,一位名叫李从嘉的青年,身着黄袍,踩着红地毯,一步一步地向那张象征最高权力的龙椅走去。从此他将拥有另一个新的名字--李煜。“煜”是照耀的意思,就象征着他今后将要像太阳一样把他的光辉洒遍他的国土和人民。我们想,这样的时刻有多少人是梦寐以求的,又有多少人为它争得是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呢。但是对于李煜来讲,这样得时刻绝对是个意外。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他登基以后写给宋太祖得报告中间,我们就可以知道:

自出胶庠(xiang),心疏利禄,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

胶庠是古代对学校的称呼,荫育就是指的庇护和抚育。巢父、许由、伯夷、叔齐这四个人是古代宁做隐士也不当皇帝的高人。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我自从出了学校,对功名利禄是心不在焉,靠着父亲和兄长的庇护和抚育,我的日子是过得自由自在,心里只希望追随着巢父、许由、伯夷、叔齐的足迹,仰慕着他们,宁当隐士也不继承王位的高风亮节。那么这个自小生长在皇宫,而且最终也登上了皇位的年轻人,他为什么连一点权力欲都没有呢?

赵晓岚:

李煜的父亲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任皇帝,历史上称为“中主”。这个李璟要论治国的本事,那时稀松平常。不过写历史的人对他还算客气,有褒有贬,认为他有经营天下的志向,但可惜不会用人。在他领导期间,南唐曾经一度搞过扩张,想把南方的几个邻国都吃掉,但是因为用人不当,结果是得不偿失,所以当北方后周的部队来进攻南唐的时候,几乎打得他是跪地求饶,最后是以割地、赔款、称臣来收场。在朝廷内政上,李璟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任用了像冯延巳这些“问题人物”,冯延巳这个人是很有文才的,也陪李璟读过书,但是品性却很成问题。他对上是溜须拍马,对同事和下级他就专横猖狂。被当时的人视为朝廷的“五鬼四凶”之一。

什么叫“四凶”呢?“四凶”是尧舜时代的四个恶名昭著的部族首领,后来就专门用来比喻凶狠贪婪的朝臣,“五鬼”多用来指同时狼狈为奸的五个人,在这里的“四凶”就是指当时南唐朝廷的冯延巳、冯延鲁、陈觉、魏岑,在加上一个查文徽,那就是“五鬼”。据说有一次冯延巳和一个开国元老对骂,他就讽刺开国元老说,你有什么本事,你居然敢坐这么高的位置。那个元老他也不示弱,他就回敬他说,我只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书生,论玩文字的话,十个我也比不上你,要论唱歌、喝酒、说笑话,一百个我也比不上你,若是要比什么拍马屁、玩手段,那我永生永世都不是你的对手,不过,我虽然没有这些本事,但我对国家和人民没有害处,你有这些本事,你足以祸国殃民。

但是就像冯延巳这样的人,李璟他一直是偏心袒护。有人要弹劾冯延巳,他就出来和稀泥,或者各打五十大板。史书上曾表扬李璟是仁厚,其实就是说他心慈手软,该出手时不出手,讲人情不讲法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朝廷内部拉帮结派,内讧不断。那么这样的朝政也就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李璟虽然没有把他的皇帝的本职工作做好,但是他在书法、诗词这些业余爱好上他是样样高手。比方说书法吧,他的楷书、草书、隶书、篆书样样都写得好。特别是隶书,他要模仿前代名家得那个手迹,连那个鉴宝专家都分辨不出来。他写的词,现在只留下了五首,但首首都是精品,足以列入词坛名作家的排行榜。特别是什么呢?特别是他因为这些爱好,所以就对南唐的文化事业格外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去兴办学校,搜集图书,然后招揽这些文艺人才。君臣之间还经常展开一些像研讨会一样的文艺活动。有一次冯延巳就写了一首词,其中有一个得意的名句,就叫做“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就开他的玩笑,他说,风把一池塘的春水吹皱了,关你什么事呢?冯延巳是很会拍马屁的,他马上接上去说,那可比不上陛下的“小楼吹砌玉笙寒”。这“小楼吹砌玉笙寒”正好是李璟一首词中的名句。我们从君臣之间这种轻松随意的谈话中间就可以猜想到南唐宫廷中间的那个文化氛围是怎么样地浓厚了。

有这么一样的一个父亲,那么李煜要去学这个治国的本事,那恐怕是学不到什么了,但是在文艺方面,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因为父亲所营造的那个文化环境,李煜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在这方面,他是表现出来惊人的天赋,不但学了个十成十,而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什么音乐、书画、诗词,他几乎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李璟对于李煜来说,他是一个理想的父亲,一个很好的导师。他不仅魏李煜提供了锦衣玉食的物质生活,他还引导鼓励他走进了一个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在父亲的庇护和抚育下,李煜的少年时代的生活本来是可以过得非常的平静,他本来可以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而把艺术只当做生活的调味品。不过别忘了,我们前面提到过,李煜还有一个兄长,正是这个兄长让李煜平静的生活蒙上了一丝阴影,让他想由富贵闲人进一步去做一个隐士,而把艺术当做生活的全部。这位兄长有时何许人呢?他和李煜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实在太多了

可以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