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比诸葛亮更适合北伐,为何刘备不用?

黄权比诸葛亮更适合北伐,刘备却不用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黄权的出身资历不如诸葛亮,二是黄权的才能不如诸葛亮全面,三是黄权的威望远逊于诸葛亮。

一、黄权是何许人也

黄权,字公衡,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国大臣,历任治中从事、镇北将军等职。黄权原先是四川军阀刘璋的手下,担任广汉县令。黄权富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刘璋当初准备迎接刘备入川,***抗张鲁,黄权就意识到此举风险太大,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的下策,苦劝刘璋不可如此,但刘璋不听,结果事情发展正如黄权所料。

刘备入川后,黄权归顺刘备,被任命为偏将军、镇北将军等职。公元221年,刘备准备大举出兵讨伐东吴,黄权认为吴蜀联盟是蜀国立国之本,万不可因小失大,因此劝谏刘备不可伐吴,遭刘备拒绝。黄权再次建议,为了慎重起见,他自愿充当前锋打头阵,刘备坐镇永安宫指挥,看情况再定行止,刘备执意不肯。事实证明,刘备如果按照黄权的意见,即使出兵伐吴,也不至于大败。最终在伐吴之战中,刘备全军溃败,黄权走投无路归降魏国。

二、黄权的才能如此卓越,为何刘备不肯重用他

首先,黄权虽然身怀绝世之才,但他的出身和资历存在短板。他不是跟随刘备起家的从龙之臣,而是半路出家的降将,如果刘备贸然重用他,会激起老部下们的不满,难以服众。

其次,黄权的才能不如诸葛亮全面。诸葛亮文武全才,出将入相,治理国家和用兵打仗都是一把好手。而黄权长期在地方工作,行政管理之才较为突出,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较为匮乏,因此难以担当北伐曹魏这样的重任。

最后,担任蜀国独当一面的主帅,指挥一帮猛将和千军万马,主帅的威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黄权的威望比起诸葛亮来差的太多。

综上所述,黄权的能力虽然很强,但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并不是北伐最佳人选。加之夷陵之战后黄权归顺魏国,就更不可能为蜀国执行北伐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