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五帝里有女娲吗?我看有些书上写女娲是三黄之一,真的假的?

三黄(皇)五帝本纪记载中是有女娲的,女娲为三皇之一,也为五帝之一。均为古籍记载,当然也就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不是真实的,而是虚构的故事及神话传说,那么官方与学者们干嘛费尽心思,人力、财力传承几千年呢?对他(她)们有什么好处?有好处?那么好处是啥呢?名扬千古?还是名扬天下?后世都是傻子吗?所以啊~,在下认为她就是真实存在的皇王人物,而 历史 中的古籍本纪,记载中可不是一本二本古籍记载有女娲的哦,也不是一朝二朝史官摘抄与撰著才传承下来的哈,它是经过无数个朝代,无数代先祖,耗尽他们一生的精历,甚至生命才辛苦摘抄、修撰、编辑才传承下来的。凭什么说她的存在就是一神话故事与传说?夏代上至大清朝均记载有女娲的事件,不只是官方而且还有民间。很简单一道理,如果说只是传说或者人们口中念叨的神话,那么古代史学学者及官方史官以及古代帝王,一定是吃饱了撑的,没有事干,一代又一代的编造神话及故事欺骗后世,可能吗?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肯定的说,始祖母女娲就是真实存在的皇王。稍微有点脑子的人,是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欺蒙的。因为有点脑子的人他会思考,懂得思考的人懂得考证,懂得考证的人,会查阅所有古籍资料,辨别真伪。一句话祖先不会比我们这些今人本,在下一直认为比我们这些今人有智慧得多。有脑子的人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欺蒙拐骗到吗?肯定是欺蒙不到的。我国的史及经中,绝大多数记载的均是皇王。 历史 古籍本为事件记载档案,也为史料,古代政府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历、财力,摘史、修史、撰史,编辑成册为的就是博后世眼球的吗?为什么先祖们要把史记分做两份呢?一份标注为红本,一份标注为蓝本,红本为档,蓝本史,一代又一代的承袭传承着,就没有想过,先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到了近代所有的记载均定论为神话故事传说?谁赋予此类人的权利?岂有此理。

《三皇本纪》中载天皇为伏羲,地皇为女娲,人皇为神农。《三皇本纪》由汉代史学家,号称太史公的「司马迁」的后裔孙,唐代史学家,小司马氏「司马贞」所补史记。宋代「罗泌」摘撰的《禅通纪》纪载有女娲为女皇氏。西晋史学家、医学家、时称书淫的「皇甫谧」所撰著的《帝王代纪》依然有女娲为三皇之一皇。但唯一没有将女娲列为三皇的是宋代史学家「胡宏」所摘撰的《皇王大纪》,「胡宏」将女娲列在了五帝之中。《中三皇纪》纪载有天皇氏,地皇氏。《九头纪》纪载有泰皇氏,列为三皇之一,人皇。《禅通纪》还纪载有史皇氏,栢皇氏,中黄氏。《太皞纪》中载有女皇氏。

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运。一曰。亦木德王。盖宓牺之后,已经数世。金木轮环,周而复始。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频木王也。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承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天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女娲氏亦风姓也,承庖牺制度。亦蛇身人首。一号女希,是为女皇。其末有诸侯***工氏,任知刑以强,伯而不王,以水承木,非行次,故易不载。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

女皇氏娲,云姓,一曰女希。虵身牛首,宣发。太昊氏之女弟。出于承匡,生而神灵,亡景亡 ,少佐太昊,祷于神祗,而为女妇,正姓氏、职昏因、通行媒,以重万民之判,是曰神媒。太昊氏衰,***工为始作乱,振滔洪水,以祸天下:隳天纲、绝地纪、覆中冀。人不堪命,于是女皇氏役其神力,以与***工氏较。灭***工氏,而迁之。然后四极正,冀州宁,地平天成,万民复生。娲氏乃立,号曰「女皇氏」。

太昊伏羲氏,方牙,一曰苍牙,风姓,是为春皇,包羲,亦号天皇、人帝、皇雄氏,苍精之君也。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嫟,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跧之。意有所动,虹且遶之,因孕。十有二岁,以十月四日降神,德亥之应,故谓曰岁。生于仇夷,长于起城,龙身牛首,渠肩达掖,山准日角,奯目珠 ,骏毫翁巤,龙唇龟齿。长久尺有一寸,望之广,视之专。继天出震,聪明睿智,盖承岁而王以立治纪,而万世循用之。肇修文教,为百王典以载德。自木,木实丽,东道不可尚,同乎元气,是偁太昊。得乎中央,别而全宿,而有成因号伏羲,自有句而应世,故又曰有句氏。……乃封泰山禅云云,以昭姓考瑞而曾报。在治百六十有四载。落,而女弟 娲立。〔字与包同。〕年百九十有四,葬山阳,都与宛丘,故陈惟太昊之虚。始其父没,华胥死之,葬覆车之源。厥妃殒洛,是为洛神,代所谓伏妃者。

帝太昊,风姓,成纪人也,母曰华胥,履大人迹,而生太昊。……主四海之内,一百有一十年,而魂气归于天,体魄降于地,生民追思,其徳号曰帝太昊。女娲袭据尊位,世传女娲者,帝女弟也,循帝之迹,无所革造,始制笙簧,号曰女帝。

平利县在陕西省南部,东邻湖北省,南接重庆市。属安康市。面积 2627 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唐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于今老县街南上廉城分金川县地始置平利县,属金州。武德八年迁治今老县街。因境内平利川得名。北宋熙宁六年,即公元1073年降为镇,辖地入西城县。元祐二年,即公元1087年复置,属金州。元朝省。

明朝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于今石牛河口复置。初属大宁州,五年迁女娲山西之灌河口(今后湾附近)改属金州,万历十一年,纪公元1583年属兴安州。清朝乾隆四十七年,即1782年属兴安府。清朝嘉庆七年,即1802年县治自灌河口移至白土关即今址。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属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中华人民***和国元年,即公元1949年属安康分区,1950年属安康专区。1969年属安康地区,2000年属安康市。地处大巴山地区。主要河流有坝河、黄洋河、岚河,均源于县境。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小麦、稻、薯类为主。林业土特产丰富,盛产生漆、茶叶、桑蚕、黑木耳、苎麻、棕片等,尤以牛王漆驰名;有党参、黄连、当归、杜仲、天麻等药材。工业有电机、水泥、造纸、制茶、化工等厂。汉白公路经此。

据说平利县女娲庙下有女娲墓,清代时期刻有女皇氏女娲碑,女娲碑在守墓人重建女娲庙时出土。根据古籍记载,始祖母之一的女娲葬于中皇山。

女娲山是不是古代中皇山,不得而知。另据史籍记载,炎帝神农氏之女,也名为女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