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辇图》曾被哪些人收藏过?
1080年,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米芾在长沙做官,任长沙掾。有一天,他去当朝尚书右仆射吕公著长沙家中做客时看到了《步辇图》真迹,并应主人邀请在《步辇图》上题跋,落款是“襄阳米芾”,并标明是在“长沙静性斋观”。
此后,长沙的其他士大夫也相继于《步辇图》上题跋。如题写于1084年的跋文:黄公器跋文于长沙学舍观;张向跋文书于长沙之静鉴轩;刘次庄跋文书于长沙刘次庄;曹将美跋文;蔚宗跋文书于长沙驿舍。题写于1085年的跋文:刘忱跋文;琰的跋文。
题写于1086年的跋文:陶舜咨跋文;李康年跋文“子山太守官于鄂日……江夏李康年谨题其后云”;张舜民跋文于长沙观;邓忠臣同孔武仲跋文于南楚门舟;张屋佺跋文于长沙县斋;张知权跋文;杨长敝跋文;上官彝、田俨、杜垍等跋文;无日期落款的如:林定正跋文等。绝大部分都标明了是在长沙看的画,说明这幅画当时在长沙。据说,直至1091年时《步辇图》仍为吕公著所收藏。1101年前后,北宋时期著名书画家米芾所著《画史》成书。《画史》记载:唐太宗《步辇图》,“有李德裕题跋,人后脚;差是阎令画真笔。今在宗室仲爱、君发家”。又云:“宗室君发以七百千置阎立本太宗《步辇图》,以熟绢通为背画,经霉变两边磨得画面脱落。”
意思是说,在米芾之前,已有唐代晚期名相李德裕先其题跋。而他题跋仅是步其后脚。据米芾鉴赏,该画为阎立本真迹。
而在1101年的前后,《步辇图》已经转手到了声名显赫的北宋时期皇亲国戚恭王赵仲爰手中。《步辇图》因梅雨潮湿两边脱开,画面磨得脱落,其真迹为挂轴。
北宋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宣和画谱》载,《步辇图》还曾被叔宝收藏,在卷中前后有“叔宝藏”等宋印。据南宋吴曾的笔记《能改斋漫录》记载,北宋时期著名画家李公麟也曾对《步辇图》予以好评。此外,在书幅上钤有金章宗完颜璟印。
1307年,元代画家许善胜、姚云在《步辇图》上写有跋文,但画的藏处不详。据说,该画后来经由赵仲爰之手进入了元内府。自1323年至1329年,《步辇图》已经进入元代内宫,归元代内府收藏于集贤院登瀛堂西。
1323年,集贤院诸官在登瀛堂西同观过此画,并在画上题有跋文:至治三年夏六月三日,集贤僚佐同观于登瀛堂西。
同时,《步辇图》上钤有“八思巴文印”,八思巴文印印文为3行音译汉字“集贤院经历司印”。1328年,元代书画鉴赏家汤垕将此画载入《画鉴》:阎立本画……及见《步辇图》,画太宗坐步辇上,宫女三十余人,皆曲眉丰颊,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笏引班。后有赞普使者服小团花衣及一从者。赞皇李卫公(德裕)小篆题其上,唐代人八分书赞普辞婚事。宋高宗题印完,真奇物也。1329年,元代画家曾巽申在画上题有跋文:天历己已孟秋丁丑,登瀛委吏曾巽申审定谨识。
他在《步辇图》上也钤有“八思巴文印”,八思巴文印印文为4行音译汉字“集贤院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库印”。经其鉴赏,此画就是米芾题过跋并记入《画史》的那一卷,是真迹无疑。
至明代,《步辇图》上除了明代画家吴新宇印外,还有明代大收藏家郭衢阶诸印。经其鉴赏,此图就是元代书画鉴赏家汤垕将此画载入《画鉴》的《步辇图》后,他于1585年在画上题跋:右《步辇图》,法度高古,真唐代人笔,章伯益篆尤佳,米南宫盖鉴之审矣。万历十有三年春仲之望,郭衢阶亨甫再题。
郭衢阶写“再题”,是因为在这幅《步辇图》上,他已经钤印在前。据说,郭衢阶的题跋之所以说传到明代的《步辇图》仍然是赵仲爰手中的那一幅,是“真唐代人笔”,是因为他的题跋是排在元代人一个题跋的后面的;二是因为两枚元代的八思巴文印是汉人难以模仿的。此外,明代时期的书画著录著作《清河书画舫》和《珊瑚网》均曾收录过《步辇图》。
清代时,《步辇图》在乾隆年间就进入了清代朝廷内府。有关《步辇图》的情况,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石渠宝笈》中也有清楚的记载:画卷次等。唐阎立本画《步辇图》一卷。次等天一,素绢本,着色画。卷中幅署‘步辇图’三字,卷后章伯益篆书本事,并署云:唐相阎立本笔。拖尾有米芾、黄公器、张向、刘次庄、曹将美、陶舜咨、邓忠臣、张渥佺、曾巽申诸记语;
又江融(按应为澈字)书记语一,又田俨诸人记语一,又蔚宗记语一,姓阙,下署关杞二字;又琰记语、一姓并阙;又记语二,未署名;又刘忱、李康年、张知权、林定、姚云、郭衢阶
诸跋;又张舜民、许善胜题句二。
《石渠宝笈》的记录虽然不全,没有写出《步辇图》上题跋的全文和印钤情况,却罗列了大部分题跋人姓名,特别是米芾、曾巽申和郭衢阶等,说明《石渠宝笈》所记录的《步辇图》画就是郭衢阶题过跋的画卷,是《画史》和《画鉴》都曾记载过《步辇图》,是阎立本的真迹。
后来,《步辇图》画面上的收藏印章说明,清代著名画家梁清标、文学家纳兰性德、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等人均曾收藏过《步辇图》。而且清代的书画专著《式古堂书画汇考》和《佩文齐书画谱》等书均曾有过著录。
清代末期,《步辇图》被皇室成员偷偷带出宫外,先被一大臣获得,后在天津被卖掉。据说,后来买到《步辇图》的人爱不释手,视为珍宝,他没有舍得再转售,而是将《步辇图》真迹送给女儿做了嫁妆。之后,收藏《步辇图》的主人又将此画奉献给了后来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这张画和很多早期绘画遗存一样,虽有争议说此画并不一定是阎立本的真迹,而是宋代的摹本。但是这幅《步辇图》的艺术价值则毫无疑义。这是一幅唐代初期风格非常明显、处理得简洁而扎实的画作,画家充分利用了对比手法,从人物比例、姿态、神情气质,以及性别带来的感觉差异,甚至构图的疏密对比各个方面来烘托主人公唐太宗,做得相当成功。
当画面构图唐太宗一边有过密、过重的视觉倾向时,画家将整幅画中最大面积、最鲜亮的颜色放在礼官的红袍上,使得构图两边在对比强烈的前提下又不失平衡。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步辇图》都足以令人称道。
《步辇图》以其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丹青神化”,它与东晋书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著名画家张萱与周昉的《唐宫仕女图》、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五代时期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