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在烽火纷争的时代有什么历史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经过多年的战争,朱元璋消灭了英雄,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在人民流离失所的时期,罗贯中作为一个杂剧和评书作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知识分子思考,希望结束动乱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产生了以东汉末年历史为蓝本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二、主题背景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是最早的三国故事来源,但却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简略,提纲挈领。南朝宋人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加入了许多轶闻趣事,大大增强了传说性和可读性。
中唐历史学家刘芷汐在《史通》中说,诸葛亮之死的故事已经“从他的旅途中得知,流传到许多人那里”,可见三国故事在这一时期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国是东汉以后的时代称谓,以魏、蜀、吴三国命名。三国开始于公元220年魏取代汉朝,结束于公元265年魏在金朝。但史学界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随汉献帝出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灭吴为三国下限。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继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输掉夷陵之战,孙权拿下大部分荆州。刘备死后,诸葛亮协助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团聚。229年,东晋孙正式建立,史称吴。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诸葛亮和蜀汉的姜维多次带兵北伐曹魏,但始终没有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逐渐被司马懿掌控。
曹魏的司马昭发动灭蜀战争,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逝,他的儿子司马燕抛弃了魏元帝自立。开国名“金”,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从而结束了三国时期,进入金朝。
扩展数据:
三国局势的形成
东汉六年,灵帝死,刘弭为绍帝。执政的何太后兄弟联系了西苑八大队长之一的袁绍,杀了掌管八大队长的太监简硕。袁绍和何进密谋杀害宦官,并召来州牧董卓入朝求救。
宦官杀了何进,袁绍杀了宦官,董卓领兵进洛阳,掌管朝政。废黜少帝,立刘勰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独断专行引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师的反对,导致了大规模的内战。
董卓入罗后,袁绍出师冀州,东郡太守桥假东汉之名,要求各郡起兵讨伐董卓,关东各郡纷纷响应。他们分重点,提拔袁绍为领军,用相机攻击董卓。
经过激烈的混战,到建安元年,国内已经形成了许多割据地区:袁绍占领河北、青海、河北,曹操占领兖州、河南,韩遂、马腾占领凉州,公孙瓒占领幽州,公孙度占领辽东,、刘备、吕布先后占领徐州。
袁术占领了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领了荆州,刘璋占领了益州,孙策占领了扬州的江东部分,石勰占领了胶州。此外,张鲁还以道教组织的形式保护汉中地区,并供奉祭品救治百姓。在这些割据者中,袁绍和曹操的势力最大,也最活跃。
建安十六年,刘备领兵进益州,逐渐占领了柳岩之子刘璋的地盘。二十四年,刘备从曹骏手中夺下汉中,以荆州为根据地的关羽也向曹骏发起进攻,但孙权派兵攻杀关羽,占据了大半个荆州,隔着三峡与刘备军相持不下。
公元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在夷陵相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吴打败,回到了蜀国。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至建邺,建立吴国。小婷战役后不久。虽然南北之间还是经常发生战争,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总体来说,力量大体均衡,维持了40多年的力量。
百度百科-三国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