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白话小说有哪些?
1.出生地:唐朝
当时,市民小说和庙堂民俗成为白话小说的两大源头。
2.黄金时代:宋元时期,开封、杭州等地盛行“说”的艺术,产生了“说书小说”。这也是最早的白话小说形式,以现实生活中的白话短篇小说为蓝本,篇幅较短,基本上是口语叙述,虚构的。
3.宋末元初,在白话小说的基础上,出现了文人模仿这种形式创作的虚构小说。
3.鼎盛时期:明清
这一时期,浪漫主义小说、长章小说等应运而生。比如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长篇言情小说和《金瓶梅》;明代小说中的“三言”与“二拍”:“三言”是冯梦龙关于世界的名言,警告世界的话,唤醒世界的话,“二拍”是凌梦初第一瞬间的惊,第二瞬间的惊。清代的"双峰":文人与红楼梦。《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顶峰。
编辑此段落
白话小说概述;
中国的白话小说,以前是民间故事,是所谓的“街谈巷议”。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小说经历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到了宋代,这一阶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来真正的繁荣,成为可以与抒情文学相媲美的一大文学体系。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装饰小说,远非县令。”这里认为小说是一种不做作,不被文人重视的东西。郑振铎在《中国通俗文学史上》中说:“凡是不高雅的,为文人所不齿的,都是‘通俗文学’”,小说就是这样一种通俗文学。班固也认为“小说家流于官,流于街谈巷议,流于道听途说。”他认为小说是《最后的技能》,是肖志写的。但小说的生命力极其强大,虽然历经磨难和被拒绝,但依然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唐宋之交,市民阶层兴起,尤以宋代为甚。生产力迅速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休闲娱乐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城市文化越来越流行。中国的长篇白话小说借此机会迅速发展起来。
与白话小说相比,唐传奇是高雅的,但用传统的雅俗观来看,唐传奇可以说是低俗的。雅俗问题与上述娱乐与启蒙、虚构与记录的问题有着内在的联系。教育的内容是礼义,记录的叫雅纪。可见传统的雅俗观念对娱乐和虚构的贬低和排斥。儒家道统的继承和发展阻碍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总的来说,是文人写给文人看的文学,最初产生并活跃在雅文化圈。当它被赋予了一个不雅的俗名后,文人将其异化,它走出了高雅的文化圈,逐渐向俗文化靠拢。宋代传奇小说作者的文化层次下移,而创作倾向却向雅化方向攀升。《论第二遍,更实用》和《论光彩不足》都是弃俗而雅的表现。
元明以来,传奇小说的庸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明代中后期的各种通俗读物来看,如《国风》、《万金林青》、《春绣谷》、《燕居记》等,在文人中还是相当受欢迎的。人总爱附庸风雅,标榜得好,其实很难做到精致。
这种半文艺半白人的传奇小说,已经绷了很久了,还在继续走着低俗化的道路。到了明末清初,干脆放弃文言,改用白话文,采取章回形式,成为才子佳人小说,与通俗小说完全融合。
如果说传奇小说是从雅到俗,那么白话小说则反其道而行之,从俗到雅。白话小说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都源于民间“说话”,其体系和叙事风格都保留了“说话”的胎记,与源于史传的传奇小说有很大不同。白话小说在民间流传已久,故事清新、幼稚、粗糙。直到明朝嘉靖前后,情况才有了很大的变化。文人突然看好这种庸俗低俗的文风。他们不仅评论,而且参与其中,收集、整理、加工、编辑和出版。还有模仿这种风格的文学创作,如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鲁的《兴》等等。
这种情况的发生,与王阳明“心学”的兴起有直接关系。王阳明主张人人皆可为圣人,只有用俗,才能达到俗化的效果。他对庸俗的强调在当时有启发作用。嘉靖万历年间推崇通俗文学的作家,正是基于王阳明的这一思想。
白话小说的作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名字,逐渐上升为一个大学者。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是早期白话小说作家无法比拟的。
白话小说的内容和风格随着作者构成的变化,逐渐由俗变雅。按照创作方式,白话小说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说”的写作;中期,作家根据现成的故事进行创作;后期是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独立创作。文人原创小说,不仅题材和情节来自个人电脑,艺术风格也有着鲜明的个性。白话小说在后来的发展中有雅俗之分。然而,白话小说的主流趋向高雅却是不争的事实。
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它们的起源分别是雅俗,但走向相反。文言小说接近低俗,白话小说接近高雅。雅俗在小说范围内达成妥协。“雅”接受了白话文,承认了“虚构”;“俗”承担着“教育”的使命。换句话说,“雅”放弃了“雅”和“录”的原则,“俗”放弃了娱乐的唯一目的。小说中的雅俗共赏是小说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小说的源头有雅俗之分。《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小说,由史传退化而来。流行的是白话小说,由“说话”这种民间艺术转化而来。在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发展中,雅与俗形成两极,文言小说被俗所吸引,不断吸收俗的成分,呈现出逐渐低俗化的趋势;而白话小说则为雅俗所吸引,不断吸收雅俗的元素,呈现出逐渐雅化的趋势。雅俗共赏是小说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明代万历年间,不仅小说创作达到空前繁荣,而且短篇白话小说创作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古典文言短篇小说衰落了,这种文学风格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相反,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却充满了活力。这里有很多原因。首先,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市民阶层实力壮大。他们是社会中一个非常活跃和强大的阶层,他们要求文学风格和作品能够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思想。
其次,宋元话本小说在明代继续发展,是劳动人民小说创作发展的结果,表现出比文言小说更强的生命力。参与白话小说创作的作家多为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善于吸收群众艺术创作的成果,语言通俗易懂。他们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精神,因此具有较强的普及性,受到群众的喜爱。
明代印刷术发达,有很多书店迎合人们的口味和喜好。书商也出版了大量的白话小说,于是白话小说逐渐演变为可供案头阅读的拟话本。
说书的体裁与说书相似,以文字为开头和结尾,中间以诗词为点缀,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完整,对人物心理描写细致,个性突出,更注重细节描写。但是和剧本不一样。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简史》中认为戏仿书“接近于讲历史而不是谈论历史,像一部没有揉捏的小说”,“形式只存在,辉煌而乏味。”在口语的运用和生活气息上,虚构版明显不如虚构版。
目前认为最早的一部话本集《青屏山唐华本》是由洪琨在嘉靖年间辑印的。分为《雨窗》《长明灯》等六集,每卷1件,* * * 60件。所以全书总名为六十篇小说,现存15种。万历年间熊龙凤印的字有四种。这两种文字包括宋元文字和明代文字。天启时期,冯梦龙编辑了三部短篇小说集,即《余氏名言》(以古今小说为初名)、《史静》、《兴言》,简称“三言”。每册包含40个故事,包括两部分:宋元故事集和明代故事集。“三言”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后出现了大量的准剧本专集。明末,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濛初创作了《一瞬间的惊奇》和《二瞬间的惊奇》两套小说集,简称“二拍”。"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戏仿的成就,是戏仿向后世文人小说的过渡形式,对明末以后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继续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婚恋题材是明代戏仿的重要内容。杜十娘的《怒宝箱》、《乐小舍争妻》、《玉堂春难嫁》真实地描写了破落女性的悲惨地位和对爱情婚姻的独立诉求,以及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贯穿着对封建礼教和家庭价值观的批判,尤其是杜十娘的《怒宝箱》,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堪称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蒋星哥的《团圆的珍珠衫》和《卖油的专卖花》中,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婚恋观。《俞伯牙击鼓为友》、《施润泽沙滩遇友》等文章,描述的是一个冰冷的等级社会里的真挚友情。沈遇模,吕太学诗以诸侯为荣,仙女夜遇园,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狰狞面目和无耻罪恶。有些文章,如“转运汉遇洞庭红,波斯指断龙壳”,“寄居异乡助客,三救洱海神”,反映了明代社会商人的心理。
总之,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描写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的生活和思想,歌颂市民阶层的勤劳诚实和他们对致富的追求,要求恋爱婚姻的自由,抨击不合理的科举制度和司法制度的弊端等题材,* * *在明中叶以后被整理成短篇白话小说的重要内容,显示了明代小说新的思想特点。但“三言”、“二拍”也包含着明显的落后和庸俗因素,如美化统治阶级、宣传封建礼教、迷信鬼神等。,其中占了相当数量,尤其是“二拍”,这也是明末白话小说的通病。晚明短篇白话小说有十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西湖二记》、《石头点头》、《鼓掌》、《醉石》等。成就不高,但有一些篇章文笔生动,形象生动,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
明清是一个充满进步与保守、启蒙与愚昧、思想解放与克制的时代。一方面,人格觉醒,民本意识上升,许多进步人士张扬个性,追求自由,肯定对金钱的物欲,体现在小说中涌动的人性,对物欲的追求,对爱情的细腻描写等方面。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加强统治和集权,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也导致了一些理学观念浓厚、伦理说教明显的小说。另外还有两种思想,禁欲主义和享乐主义。明清小说内容丰富,种类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