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林则徐是怎样为国牺牲的?
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6班班长。
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产党,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敌军的桥型暗堡,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
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危急时刻,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英勇牺牲。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林则徐
林则徐退休之后,欲与北京任京官的长子同住,因买不起京中住宅,最终回到福州住在父亲购置的旧屋中。
其故居云左山房,又称七十二峰楼,他把新疆带回的七车书册,皆藏在里面,从此,过住平淡的生活。
咸丰帝继位后,因洪秀全等组织的拜上帝会正在准备起事,咸丰帝下旨求贤以对付太平天国,大学士潘世恩、通政使罗惇衍、两名尚书孙瑞珍、杜受田力荐林则徐。
可是林则徐根本未康复,疝气不时发作,结果他要躺在特制的卧轿,由福建、广东山区,一路直达广东,到潮州时,开始严重下痢,到了普宁,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暂住普宁行馆。
最后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时,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
林则徐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马安村的金狮山麓。
墓用三合土筑造,为四层台结构。
墓地离市区4公里。